摘要
2022年,我国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在全球经贸环境动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压力下,我国外贸部门和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的结果。2023年,我国外贸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如何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外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政策措施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外贸提质升级提供参考。
正文
一、我国外贸现状
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分季度看,一、二季度进出口总值分别超过9万亿元和10万亿元,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增长至11.3万亿元,四季度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11万亿元的水平1。
从市场看,2022年对东盟、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都保持较快增长;新兴市场加速开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拉动整体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对非洲、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14.8%、14.1%1。从产品看,2022年工业制品出口增长9.9%,拉动整体出口增长9.4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60%,出口新动能快速成长1。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增长快、比重升。2022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6.81万亿元,增长11.5%,占进出口总值的63.7%,较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1。从主体看,民营企业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继续巩固。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21.4万亿元,增长12.9%,占进出口总值的50.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1。
从区域看,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高地作用突出。2022年,海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探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举措,积极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全年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7.5万亿元,增长14.5%,其中,出口3.3万亿元,增长18.1%,进口4.2万亿元,增长11.8%。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进出口继2021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后,2022年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达到2009.5亿元,增长36.8%1。
二、我国外贸存在的问题
尽管2022年我国外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至2.7%,且有25%的概率增速会低于2%2。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竞争优势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导致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抢占了我国在低端制造业领域的市场份额。此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汇率风险。
(3)外贸结构和布局仍需优化。从结构看,我国外贸仍以加工贸易为主,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高,对一些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仍存在依赖。从布局看,我国外贸仍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和参与度较低,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4)外贸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经济、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对外贸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外贸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主体不足,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创新环境不完善。
三、我国外贸政策措施
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外需、拓展多元市场。一是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在坚持多边贸易体制基础上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早日生效实施,并积极推进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等谈判进程。二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平台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三是加强对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支持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四是加大对发达市场的深度挖掘,利用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拓展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增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收益。
(2)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水平。一是加快培育新的外贸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二是促进外贸方式的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比重,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外贸综合效益。三是推动外贸布局的优化调整,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形成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外贸格局。
(3)稳定外需、拓展多元市场。一是积极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在坚持多边贸易体制基础上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早日生效实施,并积极推进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等谈判进程。二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平台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三是加强对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支持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4)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水平。一是加快培育新的外贸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二是促进外贸方式的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比重,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外贸综合效益。三是推动外贸布局的优化调整,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形成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外贸格局。
(5)创新外贸体制、激发外贸活力。一是深化外贸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制度性成本,提高通关效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完善外贸政策,增加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力度,稳定汇率预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保障企业正常运营。三是强化外贸服务,加强信息发布、法律援助、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帮助企业应对风险挑战,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四、我国外贸未来趋势
展望未来,我国外贸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方面看,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取得进展,国际市场需求将逐步恢复和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内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和挖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国际合作空间将更加广阔和深入。从挑战方面看,全球经济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将带来新的竞争格局;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将影响多边贸易秩序。
综合来看,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外贸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预测,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将达到44.5万亿元,增长5.8%;其中,出口25.5万亿元,增长6.4%;进口19万亿元,增长5%。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份额将继续保持在12%左右。
(2)外贸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外贸将从以加工贸易为主向以一般贸易为主转变,从以工业制品为主向以服务贸易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从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向以新兴优势产业为主转变。预计到2023年,我国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将达到65%,服务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将达到20%,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品出口的比重将达到30%。
(3)外贸方式将更加多样化。随着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我国外贸将呈现出更多的创新形式和渠道。预计到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5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将达到6%;我国服务外包交付额将达到1.5万亿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25%。
(4)外贸布局将更加均衡。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我国外贸将呈现出更加协调和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格局。预计到2023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将达到10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将达到22%;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的进出口总值将达到15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将达到34%。
结论
总之,2022年我国外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2023年,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外需、拓展多元市场、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水平、创新外贸体制、激发外贸活力,推动我国外贸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我国外贸发展将呈现出规模稳定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方式更加多样化、布局更加均衡等趋势。我们有信心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