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通过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重塑市场经济的血脉和神经,打通从采购到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实现供需匹配,促进降本增效,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市场规模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融资余额计量,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人民币15万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人民币23万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0.3万亿元。2023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经济复苏缓慢,但随着政策支持和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9%。
二、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吸引了各类资本的竞争,逐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代表的“资金流”、以核心企业和电商平台为代表的“物流”以及以信息化服务平台和风控服务提供方为代表的“数据流”,这“三流合一”共同构成了现阶段“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整体竞争格局。
在“资金流”方面,商业银行仍然是主导力量,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低廉的资金成本。但是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传统信贷模式的局限性、监管压力的增加和互联网平台的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已纷纷将供应链金融作为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目前,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品牌和产品,并与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等进行合作。例如,深圳发展银行于2006年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招商银行推出了“招联通”、“招联易”等产品;工商银行推出了“工银e通”、“工银e贷”等产品;建设银行推出了“建行供应链金融平台”等。
在“物流”方面,核心企业和电商平台是主要的推动者,利用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和良好信用,通过担保、回购和承诺等方式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稳定性,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同时,核心企业和电商平台也能够通过供应链金融提高自身的资金效率、降低库存风险、增加客户粘性。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推出了“网商银行”、“支付宝”等产品,为阿里巴巴的上下游商户提供融资服务;京东集团推出了“京东金融”、“京东白条”等产品,为京东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苏宁易购推出了“苏宁金融”、“苏宁消费金融”等产品,为苏宁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
在“数据流”方面,信息化服务平台和风控服务提供方是重要的支持者,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这些平台和服务提供方能够极大地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经营风险、降低金融成本。例如,百度推出了“百度智能云”、“百度区块链开放平台”等产品,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数据分析、智能合约、溯源验证等服务;腾讯推出了“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产品,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支付结算、协同办公、电子发票等服务;平安集团推出了“平安云”、“平安区块链平台”等产品,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服务。
三、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 一是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和个性化需求。随着客户对于供应链金融的认知和需求不断增加,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将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和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的产品设计、多元的渠道选择、便捷的操作流程、及时的响应速度等方式,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二是更加依赖数字化技术和创新模式。数字化技术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未来竞争的核心优势。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风险评估、信用评级等服务,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和合作模式,可以拓展供应链金融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增加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和影响力。
- 三是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和社会责任。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供应链金融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手段和渠道,推动供应链各环节的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废弃物处理等绿色行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同时,供应链金融也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支持中小企业、扶持贫困地区、促进就业创业等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支持。
四、行业前景
总体来看,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好的发展势头,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预计到2025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客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和合作。因此,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