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商业计划书;

400-808-5396

2023年生猪养殖市场供需形势及发展前景分析

来源:2023年生猪养殖市场供需形势及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9-18

生猪养殖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的主要肉类消费品。近年来,受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环保政策、饲料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动,市场供需出现了较大的失衡。本文将从生猪产能、消费需求、价格走势、养殖模式等方面,分析2023年生猪养殖市场的供需形势及发展前景。

adorable-baby-pigs-farm_23-2149066181.jpg

一、生猪产能:稳中有升,规模化养殖成为主流

2021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实现了较快的恢复增长,达到了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恢复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优化用地用电政策、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和疫苗研发等。

2022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为43057万头,较2021年底略有下降。这主要是受到2021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导致部分养殖户减少补栏或者压栏惜售,以及部分地区出现的非洲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 (暂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为黄色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 (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 (减少/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能繁母猪产能仍需去化。

预计2023年二次育肥与压栏惜售的情况会有所缓解,出栏体重会有所下降,全年生猪供给平稳,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将略有增长。同时,随着规模化养殖企业积极探索具有竞争力的养殖模式,如以温氏为代表的“公司+农户”,以牧原为代表的“自繁自养工厂化养殖”,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达到了74.9%,未来国家仍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现代生猪业的重要举措。

二、消费需求:稳中有增,多元化消费趋势显现

猪肉是我国消费占比最大的肉类,年需求量较为稳定。2017年之前,我国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30千克/人。受2018年非洲猪瘟影响,人均消费量有所扰动,2020年下降至22.72千克/人,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小幅上升,上升至23.68千克/人。2022年上半年,受生猪价格下跌的刺激,居民对猪肉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有所提高,人均猪肉消费量达到12.5千克/人。

预计2023年,受疫情放开、经济复苏、居民收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限。一方面,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的多样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其他肉类和植物性蛋白的需求也在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猪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对生猪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低端和劣质猪肉的淘汰也在加速。因此,未来我国猪肉消费将呈现高端化、多元化、品牌化的趋势。

三、价格走势:回落趋稳,供需平衡有望实现

生猪价格是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猪养殖周期较长,市场供需变化较快,生猪价格往往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2019-2020年,由于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供应大幅缩减,生猪价格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位。2020年10月份,全国平均生猪价格达到了每公斤53.79元的峰值。2021-2022年,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和扩张,市场供应明显回升,同时受到新冠疫情、非洲猪瘟等因素的影响,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有所下降,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生猪价格快速下跌。2021年4月份,全国平均生猪价格跌至每公斤14.84元的低点。

2022年4月以后,我国生猪价格呈现回升态势。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春节、五一等节日的到来,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有所回升;二是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生猪市场的政策措施,如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加强生猪价格监测预警、提高最低收购价等,对生猪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三是随着国际大豆和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生猪养殖成本也有所上升,对生猪价格形成了一定的传导。

预计2023年,我国生猪价格将呈现回落趋稳的走势。一方面,随着生猪产能的进一步恢复和扩张,市场供应将保持充足,供需平衡有望实现;另一方面,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的多样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有限。因此,未来生猪价格将不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波动,而是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四、养殖模式:转型升级,智慧养殖成为趋势

在生猪养殖行业中,养殖模式是影响养殖效率和效益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猪养殖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智慧养殖将成为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

智慧养殖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对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和远程控制,实现养殖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智慧养殖可以有效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增加养殖收益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规模化养殖企业开始尝试和推广智慧养殖模式。例如,温氏集团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智慧畜牧平台,“温氏云”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全国3000多个标准化规模化场区内每头母猪和每头肉猪的健康状态、体重、饲料消耗等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优化调整和预警提示;牧原集团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了“牧原云”平台,“牧原云”平台可以实现对全国1000多个规模化场区内每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和控制,并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查看和指导;正邦集团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正邦区块链”平台,“正邦区块链”平台可以实现对全产业链上每头生猪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追溯,保证生猪的品质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2023年我国生猪养殖市场供需形势及发展前景分析表明,该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稳定、技术创新的推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居民肉类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