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商业计划书;

400-808-5396

2023年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中国担保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来源:2023年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中国担保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10

担保是一种经济和金融活动中,为保障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措施,通常由债务人或第三方以财产、权益或信用提供履约保证或承担相应责任。担保行业是指从事担保业务的机构和市场,主要包括担保机构、被担保企业和资金供给方三类市场主体。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23年中国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一、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担保行业的规模和增长

根据中国融资担保协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各类融资担保机构约5000家,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近30万亿元的融资担保服务,支持了近2000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2023年上半年,全国融资担保机构累计新增担保发生额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累计新增担保责任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累计新增代偿金额1200亿元,同比增长9.2%。从数据可以看出,担保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增速稳定回升,代偿风险总体可控。

担保行业的结构和特点

(1)按照机构性质划分,我国担保机构主要分为政策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三种。政策性担保机构主要是由政府出资或主导设立的,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等社会公益目标为主要任务的非营利性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主要是由中小微企业自愿组成的,以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主要是由社会各界投资者出资设立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营利性机构。根据中国融资担保协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政策性担保机构约占总数的40%,互助性担保机构约占总数的30%,商业性担保机构约占总数的30%。

(2)按照业务品种划分,我国担保业务主要分为直接担保和再担保两种。直接担保又可细分为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两类。融资性担保是指为债务人借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提供履约保证的行为;非融资性担保是指为合同履约、诉讼保全等非债务融资提供履约保证的行为。再担保是指再次向直接提供履约责任的第一级或第二级等级的债权人提供履约责任承诺的行为。根据中国融资担保协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直接担保业务占总体业务的95%,其中融资性担保业务占直接担保业务的90%,非融资性担保业务占直接担保业务的10%;再担保业务占总体业务的5%。

(3)按照区域分布划分,我国担保行业呈现出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的格局。根据中国融资担保协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东部地区担保机构数量约占总数的60%,中部地区担保机构数量约占总数的20%,西部地区担保机构数量约占总数的20%。从担保业务规模来看,东部地区累计新增担保发生额约占全国总额的70%,中部地区累计新增担保发生额约占全国总额的15%,西部地区累计新增担保发生额约占全国总额的15%。从代偿风险来看,东部地区累计代偿金额约占全国总额的60%,中部地区累计代偿金额约占全国总额的20%,西部地区累计代偿金额约占全国总额的20%。

house-investments-elements-assortment_23-2148793805.jpg

担保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对于融资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金融机构由于风险偏好、成本考量等因素,往往难以满足这些群体的融资需求,这就为担保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形态不断涌现,为担保行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和服务渠道。此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带一路、自贸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担保行业提供了跨境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的新契机。综上所述,未来我国担保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规模扩张: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担保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结构优化:在竞争压力和风险挑战的双重影响下,担保行业将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业务品种和客户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模式创新: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的双重刺激下,担保行业将加强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综合化的新型服务模式;

国际合作:在开放共赢和互利共享的双重原则下,担保行业将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规则制定,推动跨境信用担保的发展和创新。国际合作不仅可以为担保行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业务拓展,也可以为担保行业提供更多的学习借鉴和技术支持,提升担保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信用拓展:在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的双重建设下,担保行业将加强信用拓展和信用服务,提高自身信用水平和信用管理能力,为中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和优惠的信用担保服务。

(2)挑战

尽管担保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挑战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导致担保行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权利义务不清晰,纠纷处理难以有效解决。同时,我国对担保行业的监管制度也不够健全,导致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市场秩序较乱,监管责任较分散,监管效果较差。

市场竞争和风险管理的困难。随着担保行业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和复杂。一方面,担保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担保机构还需要面对来自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等新兴市场主体的竞争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模式和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同时,随着担保业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风险管理也将更加困难。一方面,担保机构需要面对来自被担保企业、资金供给方等多方的风险传递和风险集聚,需要加强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处置等能力。另一方面,担保机构还需要面对来自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风险冲击和风险变化,需要加强风险应对、防范、化解等能力。

四、担保行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价值主张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或方法。商业模式分析是指对企业商业模式的要素、逻辑、效果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本文将采用Osterwalder等人提出的商业模式画布作为分析工具,从九个维度对中国担保行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客户细分:客户细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国担保行业的客户细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照客户类型划分:客户类型是指客户所属的行业或领域。中国担保行业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涉及制造业、服务业、贸易业、建筑业、科技创新等多个行业或领域。

按照客户需求划分:客户需求是指客户对于担保服务的具体需求或期望。中国担保行业主要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信用需求、风险需求等,提供融资性担保、非融资性担保、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等多种服务。

按照客户价值划分:客户价值是指客户从担保服务中获得的价值或收益。中国担保行业主要为客户创造以下几种价值: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增强信用水平、减少风险损失等。

价值主张:价值主张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或优势。中国担保行业的价值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种:

提供多元化的担保服务:中国担保行业根据不同类型和需求的客户,提供多种形式和品种的担保服务,如信用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联合担保、再担保等,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提供专业化的担保服务:中国担保行业具有专业化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担保方案和建议,提高客户的融资成功率和信用水平,降低客户的风险损失。

提供便捷化的担保服务:中国担保行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便捷化的申请流程和服务渠道,提高客户的服务体验和满意度。

渠道通路:渠道通路是指企业通过哪些渠道向客户传递其价值主张和提供其产品或服务。中国担保行业的渠道通路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接渠道:直接渠道是指企业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易的渠道,如企业自有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以及企业自有或合作的营业网点、服务中心等线下场所。

间接渠道:间接渠道是指企业通过第三方机构或平台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易的渠道,如与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等合作建立的共享平台、联合平台等。

混合渠道:混合渠道是指企业同时使用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易的渠道,如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初步沟通和申请,再通过线下场所进行后续审核和签约等。

客户关系:客户关系是指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和维持的关系类型和方式。中国担保行业的客户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助式关系:自助式关系是指企业通过提供自助式的产品或服务,让客户自己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的关系,如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自助式申请、审核、签约等。

个人化关系:个人化关系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个人化的产品或服务,让客户感受到专属和贴心的关系,如通过线下场所提供专属的客户经理、专业的咨询服务、定制的担保方案等。

社区式关系:社区式关系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和运营社区平台,让客户与其他客户或第三方机构进行互动和交流的关系,如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客户论坛、客户活动、客户评价等功能,增强客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收入来源:收入来源是指企业从其价值主张和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收入流。中国担保行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担保费收入:担保费收入是指企业向客户收取的提供担保服务的费用,通常按照担保金额的一定比例或固定金额计算,是担保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利息收入:利息收入是指企业从资金供给方获得的利息收益,通常按照借款金额和利率计算,是担保行业的次要收入来源。

增值服务收入:增值服务收入是指企业向客户提供的除担保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的收费,如风险管理、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是担保行业的潜在收入来源。

关键资源:关键资源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价值主张和提供其产品或服务而必须拥有或获取的资源。中国担保行业的关键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资金资源:资金资源是指企业为了提供担保服务而需要具备或筹集的资金,通常来自于自有资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渠道,是担保行业的核心资源。

信用资源:信用资源是指企业在市场中建立和维持的信用水平和信用记录,通常来自于自身经营、监管评级、第三方评价等方面,是担保行业的重要资源。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企业为了提供担保服务而需要具备或培养的人才,通常包括管理人员、风险评估人员、客户经理等岗位,是担保行业的基础资源。

技术资源:技术资源是指企业为了提供担保服务而需要具备或引进的技术手段和系统,通常包括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智能化系统等方面,是担保行业的辅助资源。

关键活动:关键活动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价值主张和提供其产品或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活动。中国担保行业的关键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担保业务开展:担保业务开展是指企业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协商,签订担保合同,提供担保服务的过程,是担保行业的核心活动。

风险管理控制:风险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对于被担保企业、资金供给方等相关方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处置等活动,以防范和化解风险事件,是担保行业的关键活动。

增值服务提供:增值服务提供是指企业向客户提供的除担保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如风险管理、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活动,以增加客户价值和收入来源,是担保行业的拓展活动。

关键合作伙伴:关键合作伙伴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价值主张和提供其产品或服务而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的其他机构或个人。中国担保行业的关键合作伙伴主要有以下几种:

被担保企业:被担保企业是指向担保机构申请担保服务的企业,是担保行业的直接客户和合作伙伴,与担保机构形成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关系。

资金供给方:资金供给方是指向被担保企业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或平台,是担保行业的间接客户和合作伙伴,与担保机构形成利益互补和风险分散的关系。

监管部门:监管部门是指对担保行业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机构或协会,是担保行业的监督者和合作伙伴,与担保机构形成规范约束和政策支持的关系。

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是指为担保行业提供相关服务或资源的其他机构或个人,如信用评级机构、咨询培训机构、技术服务提供商等,是担保行业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与担保机构形成价值增加和资源共享的关系。

成本结构:成本结构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价值主张和提供其产品或服务而必须承担的成本。中国担保行业的成本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筹集或使用资金而需要支付的利息、手续费等费用,是担保行业的主要成本。

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雇佣或培训人才而需要支付的工资、福利、培训等费用,是担保行业的次要成本。

运营成本:运营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开展日常运营而需要支付的租赁、水电、通讯等费用,是担保行业的常规成本。

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是指企业因为风险事件发生而需要支付的代偿、赔偿、诉讼等费用,是担保行业的潜在成本。

六、结论

总之,中国担保行业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担保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模式不断创新,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为中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服务和信用服务。同时,担保行业也面临着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市场竞争和风险管理的困难等挑战和风险,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本文采用商业模式画布作为分析工具,从九个维度对中国担保行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揭示了担保行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的逻辑和方式。希望本文能够为担保行业的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