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字藏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和NFT技术对各类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加密数字权益凭证,具有不可篡改、不可复制、可追溯等特性,成为具有收藏价值和现实资产属性的数字资产。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模式的变化以及技术的迭代,数字藏品产业在全球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本入局。本文从产业分析、消费者调研、发展思考等方面,对2023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产业分析
产业概述
数字藏品是数字经济与元宇宙发展的产物,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的数字化文创产品,涵盖绘画、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模型等多种内容形式。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数字藏品可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凭借相关底层技术所赋予的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不可复制、可追溯等特性,数字藏品成为具有收藏价值和现实资产属性的数字资产,受到市场和收藏者的热捧。
产业规模
据同丰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数字藏品交易额达到了约1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超过1000%。其中,中国市场占比约为10%,交易额约为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超过500%。预计到2023年,全球数字藏品交易额将达到300亿美元左右,中国市场占比将提升至15%左右,交易额将达到45亿美元左右。
产业结构
根据同丰咨询数据,中国数字藏品产业链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上游为区块链技术和版权提供方,中游为数字藏品平台和开发商,下游为个人收藏者和其他衍生应用方。其中,上游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版权优势,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中游竞争激烈,平台数量众多但同质化严重;下游需求旺盛但理性度不高,消费者购买动机多样但教育成本较高。
产业竞争
根据同丰咨询,中国数字藏品市场竞争格局可划分为四个梯队:头部梯队背靠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头部大厂,区块链技术领先、入场较早且拥有大量用户,代表性平台如鲸探、阿里拍卖、星际口袋等;竞争一梯队主要为背靠国资/央媒以及大型上市企业的平台,如杭数交旗下虚猕数藏、视觉中国旗下元视觉等;竞争二梯队为其他布局数字藏品上市企业推出的平台以及入场较早拥有一定用户基数的数藏独角兽平台,如红洞数藏、元启数藏等;竞争三梯队为其他小用户基数平台和层出不穷的新平台。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并不稳定,新进入者不断增多,同时受到政策监管及发展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平台主动清退也是数藏行业的常态。
消费者调研
消费者画像
根据同丰咨询,2022年的数字藏品消费者中,53.3%为青年群体,62.2%为女性群体,68.9%为追求特定IP的群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数字藏品主要为新颖好奇(57.7%)、看中未来升值(57.6%)、具有收藏价值(52.9%)等因素。消费者偏好的数字藏品展现形式主要为图片(72.4%)、视频(69.3%)、音频(67.8%)等。消费者对数字藏品的外观、内容、品牌、价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超过八成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数字藏品的外观买单。
消费者行为
根据同丰咨询数据,2022年的数字藏品消费者中,54.6%每月购买数字藏品的次数在1-3次之间,32.4%每月购买次数在4-6次之间。消费者每次购买数字藏品的金额主要集中在100-500元之间(41.7%),其次是500-1000元之间(28.9%)。消费者购买数字藏品后的使用方式主要为收藏(76.8%)、展示(66.7%)、赠送(54.3%)等。消费者对数字藏品平台/藏品的注重情况主要为安全性(82.6%)、知名度(79.8%)、创意度(77.4%)等。
发展思考
产业机遇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模式的变化以及技术的迭代,数字藏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消费模式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同时企业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队列,为数字藏品行业带来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和NFT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数字藏品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再者,文化艺术类产品和IP资源不断涌现和丰富,为数字藏品提供了更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内容源泉。
产业挑战
尽管数字藏品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一方面,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并未对数字藏品及配套
服务法规和标准出台,数字藏品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监管性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另一方面,数字藏品平台和藏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的认知度和理性度不高,数字藏品的价值评估和流通机制不完善,导致市场存在泡沫和投机行为;再者,数字藏品行业还面临着技术安全、版权保护、用户隐私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
产业建议
针对数字藏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快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数字藏品的法律地位、权利归属、责任主体等,规范数字藏品的发行、交易、使用等行为,保护数字藏品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活动,维护市场秩序。
提高数字藏品平台和藏品的质量和创新力,打造差异化和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培育用户忠诚度和粘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度和理性度,加强数字藏品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消费者对数字藏品的价值认知和鉴别能力,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和投资,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购买。
完善数字藏品的价值评估和流通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藏品评估体系和标准,提供公开透明的数字藏品交易信息和数据,促进数字藏品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
加强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等提升数字藏品的安全性、可信性、互动性等,保障数字藏品的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对数字藏品平台和开发商的监督管理,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结论
总之,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庞大市场需求、先进技术实力的国家,在数字藏品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数字藏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制定、提高平台质量创新、提升消费者认知理性、完善价值评估流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等方面工作,促进中国数字藏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