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商业计划书;

400-808-5396

中医药文化步行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中医药文化步行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3

image.png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方根据实际战略规划,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约5260㎡,主要构建物总建筑面积2905㎡,容积率0.55,绿化率30%。

项目建设主要是对拟建场址现有建筑物进行装修升级改造与重新布局建设。根据项目定位,规划有综合接待区、幼教机构、婴幼儿中医抚触及泡浴区、运动康复和中药泡浴治疗区、药膳餐厅和中医药文化课堂、疗养房、中药养生茶吧、草药种植参观区、健康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利用亲民互动和多媒体展示,打造看得到、摸得到、能体验的交流步行街,从而达到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令中医文化惠及万民的目的,间接推动海棠区的卫生健康发展。

图表1-1 项目功能区域规划图

1690853383848.jpg

项目营业规模

中医药文化步行街建立在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保健体验基础上,结合观赏、品尝、休闲、游乐、避暑、避寒、康体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等目的,项目主要服务于各年龄段的来访患者、中医药文化的爱好者及体验者、前来沟通交流的业内专家学者等群体。

项目建成满负荷达产后,可实现每年生产销售1万吨环保型胶粘剂产品。预计项目建成后十年总收入将达到25.54亿元,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537.81万元规模(十年平均),每年平均给政府带来税收约2,031.14万元(含所得税),具体核算指标参见附件:项目十年期营业收入一览表。

项目拟建地址

三亚市海棠区龙海风情小镇

图表1-3 项目拟建地址

1690853409955.jpg

1690853416034.jpg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命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文化的潜质。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它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担负着促进健康的重要角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中医的整体观明确提出,天人合一,人是一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只有人体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协调,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因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对科学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弘扬中医学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促进中医学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和构建世界新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升三亚市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文化软实力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涵。文化旅游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新南城的重要内涵和任务。

项目将依托三亚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及旅游资源,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推动中医药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倾力打造海棠区中医药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需要一系列高效的载体和不同的实现途径,其中中医药文化步行街就是重要的载体和途径之一。旅游体现文化,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交流、激活和发展;旅游的繁荣,充分体现了一个区域政府和民众的软实力。在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旅游是实现中医药文化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载体,是挖掘中医药文化、优化中医药文化、丰富中医药文化和保护中医药文化的途径,中医药文化通过旅游载体实现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需要软实力提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支撑城市无法占据发展制高点。纵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文化旅游业也往往是其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为城市发展带来三重的效应。

首先是旅游度假的集聚效应,例如上海的迪士尼乐园。据有关测算,迪士尼的地标效应,每年将为上海提供1000万至1500万的游客流量,从而带动上海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而且,与人们观念中只有小朋友才喜欢去乐园的印象不同,从开园测试情况看,银发族成为迪士尼参观热情极高的主力人群,呈现了较为明显的“长尾”效应。

其次是消费层级的提升。具有游客集散功能的大型度假区满足了游客娱乐、住宿、餐饮和购物等多维度需求,从而带动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国内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

第三是服务精神再造。服务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而面对南来北往的游客,文化输出的服务是最为繁琐全面,也是最与国际接轨的。这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精神和服务理念,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海棠区居民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中医药文化创意聚集对提升城区的综合实力、促进海棠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海棠区硬实力并促进其发挥作用,增强海棠区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打造海棠区的文化品牌,提高海棠区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海棠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次,对海棠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对城区而言,居民无疑是城区发展的载体和主体力量,也是推动城区“快步前行”的重要动力源。海棠区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被内化为海棠区居民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的一部分,能够引领、指导居民们参与城区建设、推动城区发展的行为,这种引领与指导作用将贯穿于城区发展的始终。再次,对海棠区的发展的凝聚人心作用。海棠区文化软实力深层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海棠区居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的体现,有利于海棠区居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价值的广泛认同以及团结奋斗精神的生成和拓展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三亚市地方经济的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技术领先、规模一流、效益优良的中医药文化步行街示范项目。随着项目规模化运营以及效益的不断增长,项目在GDP、税收、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也将不断加大,项目必将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同时,本项目可带动文化旅游、餐饮零售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其辐射效应、集群效应及规模效应,对地方经济整体的繁荣与增长都将起到广泛和深远的推动作用。

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概况

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迅速

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健康旅游项目和产品越来越多。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的一项24 省( 市、区) 中医药健康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全国现有454 个景区、度假村等机构和90 多个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企业开展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其中21 家中医药单位与旅游公司或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15 家中医医疗机构正开展入境中医医疗旅游服务,服务项目和产品主要有温泉、药浴、药膳、中医美容、药酒、保健茶、传统膏方、康体养生、医药保健品等。目前,据统计,海南省医疗健康产业总产值占全省GDP11%,有健康服务业单位2176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 家,从业人员91254 人,营业收入243. 74 亿元。广东率先打响了“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品牌,现有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40 家, 18 条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线路。浙江先后打造了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中医药特色街区、中医药主题民宿等中医药旅游产品,认定了21 个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国家制定系列政策指导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

为鼓励、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3 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40号) ,明确将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作为主要任务之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

2015 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5—2020 年) 》,首次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11 月,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内容。2016 年3 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 年) 》( 国发〔2016〕15 号) ,明确将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纳入规划纲要并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科考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

多省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力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

为加快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江西、甘肃、四川、海南、安徽、广东等省市按照国家的文件要求,相继出台了政策文件,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江西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了《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目标,先后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赣府发〔2014〕40号) 《江西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6 - 2020年) 》( 赣府厅发〔2016〕16 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 赣府发〔2016〕27号) 等文件,成立了“江西中医药文化旅游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编制了《四川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总体规划》; 甘肃制定了《甘肃省中医药养生旅游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甘肃陇东南地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总体规划》; 海南出台了《海南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5 - 2020年) 》,并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301 医院海南分院等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资源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养游; 安徽出台了《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5—2020 年) 》,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农林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实施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项目。

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和各省市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形势喜人。但是,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健康产业只占GDP的5%。中医药健康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还未完全深度融合,体制机制不顺,牵头组织部门不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不清晰,出台政策文件多,具体落实实施少; 健康旅游产品种类不多,品牌优势不突出,服务内容同质化较多,特色不够鲜明,产业体系不够大; 从业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 缺乏市场准入标准、评价体系、运营体系,监管体系不健全;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不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宣传力度不大,健康氛围不够浓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制约了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削减了我国在国际健康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