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商业计划书;

400-808-5396

西藏藏医药文化创意园(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西藏藏医药文化创意园(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3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

藏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文化,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份宝贵财富。从藏文化自身来看,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西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是藏文化重要的传统文化板块,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和宜旅城市。

为进一步落实拉萨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根据《拉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拉萨市在城关区蔡公堂乡次角林村于2012年4月启动了“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方式,以宏大手笔、国际眼光和鲜明特色打造一流现代化园区。

图表2-1 项目鸟瞰图

1690870003276.jpg

本项目结合拉萨市旅游业升级和拉萨河城市景观带的打造,通过深度整合、挖掘和活化藏文化资源,实现园区的旅游文化发展功能、市民休闲娱乐功能和城市综合功能的全面提升,以此推动拉萨市传播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快速提升城市品质。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推动藏医药学的普及与传承

藏医学与印度吠陀医学、西方传统医学、中医学并称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它是几千年来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们在积累自身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汲取欧亚传统医学精华而形成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医药学体系,是藏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伟大遗产之一。

如今,藏医药学显著的治疗效果和医学内涵,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藏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藏医药学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经过数十年的投入,藏医药各方面蓬勃发展,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多次召开专门藏医药工作会议,大力推动藏医药事业进入新阶段。现在,西藏和藏区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藏医药服务体系,还在藏医教育、藏药制药产业以及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前景广阔。

藏医学是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在高原环境中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是藏族哲学思想、科技文化和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藏医药的起源有3700多年历史,理论形成已有2300多年历史。在高原医学的基础上,藏医药学吸收了周边兄弟民族医药学的一些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人们对于藏医药针对特殊疾病的奇特功效产生了极大关注,而在此之际浮出水面的是一个体系独立的藏医药学。传统藏医药学理论中就已经有了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内外等学科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弘扬民族医学,发展民族医学,首要就是传承。因此,有必要了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意识的普及状态及其对民众身心健康的推动,去研究藏医药传承与发展状况,更好地为藏族人民和世界人民健康服务。

打造城市新名片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根基,不同的城市正是由于城市实体或城市空间等显性因素和政治、宗教、习俗等隐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构成 了具有自身独特的城市文脉。城市文脉结构包括自然环境、城市建筑环境、地域文化和技术,其表现在空间形态的完整性、视觉观感的连贯性以及市民意向、生活方式的一致性等方面,这些要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也约束着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置于不同城市之中的商业综合体的形式、特点等都与城市的整体文脉结构形成一定的联系,而且能够再现传统地域的特征将唤起人们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感同身受,激发人们的环境认知和对旧传统的怀念。

另一方面,体量和规模庞大的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空间界面和城市形象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具有冲击性的,大量的人流聚集有利于塑造其成为代表城市的标志性要素。

本项目充分挖掘西藏文化的特色、并注重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文的共同协调发展,注重藏文化特色的提炼与历史文脉的传承;从藏文化的精神内核出发,把握园区内现有的自然要素与文化要素,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建设标准进行设计控制。

本项目的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藏医药文化的世界总部基地、文化创意发祥地、市民休闲理想地”。秉承“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造福拉萨、造福西藏、造福全中国,使次角林区域成为拉萨城市新名片,引领国际旅游文化发展产业的新标杆。

活化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区

随着城市的无限蔓延,城市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发展方向的位置上建设的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职能的补充,满足周围人群的购物消费需求,可以带动周边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以及相关服务设施的配置,加速城市副中心的形成。例如,合肥市新都会购物广场选址在高等院校集聚且交通便利的马鞍山路,建成之初周边发展缓慢,该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人气,加快了周边地产业的升级,加速了周边区域的发展,逐渐地形成了城市重要的副中心。

项目选址位于拉萨市拉萨河南岸次角林卡地区,依托周边商圈原有的人气,加上自身多种功能的复合,将原有商圈的功能进行重组,更加凝聚商圈的氛围,使得商业的辐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活化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区。项目将利用原有的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庞大的人流优势,拟建新的商业综合体加入,成为周边商圈的重要节点,带动周边其他商业发展,进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塑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和公共空间

商业综合体自身的集聚和高效连续的特点,在其周边可塑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和公共空间,而这构成了城市绿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限定空间的重要要素。所以,一方面,商业综合体的绿化程度对于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水环境等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另一方面,商业综合体的景观设计充分结合所处的地形地貌以及原有景观环境的优势,丰富商业综合体自身的建筑景观,又使其成为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环节。

商业综合体对于人流的高度集聚性,要求设置宜人的室内室外公共活动空间,这也是城市景观系统的一部分,通过铺装、材质等方面的设计以及休息座椅、景观小品等设施的共享,将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积极的外部公共空间,这也能够实现商业价值、景观品质和城市效应的共赢。

促进拉萨市地方经济的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规模一流、效益优良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随着项目规模化运营以及效益的不断增长,项目在GDP、税收、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也将不断加大。同时,本项目可带动藏医药学、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其辐射效应、集群效应及规模效应,对地方经济整体的繁荣与增长都将起到广泛和深远的推动作用。

市场分析

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产业投资持续增长,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国际合作成效显著,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日趋活跃,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牢固。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入境旅游人数145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出境旅游人数1546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图表4-1 2011年-2019年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

1690870046085.jpg

城市商业综合体带动零售市场规模

“商业综合体”的概念源自“城市综合体”,是多合一的城市功能区,即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商业综合体带动的零售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6.6万亿元。随着近期中国各城市城市综合体的相继竣工,预计2021年城市综合体带动的零售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47万亿元。

图表4-1 2016-2021年中国城市商业综合体带动零售消费市场规模

1690870059613.jpg

项目建设方案

设计总说明

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本项目名称为西藏卓康文化旅游企业总部基地,位于西藏拉萨市城关区慈觉林区域,是紧靠拉萨市区的文化旅游创意藏式聚落区,本项目落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板块的品质。

项目未来拟建成低密度花园式企业总部基地,总用地面积70746㎡,总建筑面积约为46804.7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5523. 54㎡,地下建筑面积11281.17 ㎡。

2、项目用地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慈觉林区域,东至现状水系,西至林卡路,北至规划修建中的达瓦路。现状为坡地和原生林地植被,基地内有一保留的2层建筑物。

建设用地面积:70746平方米。

规划用地性质为旅游休闲用地。

3、规划设计要求

依据拉萨市编号为拉规(地)条20160120的要求,本工程的主要规划指标要求如下:

总用地面积:70746平方米

容积率:不大于0.5

建筑密度:不大于20%

绿地率:不小于50%

建筑规模:以核定的建筑设计方案为准

建筑高度:不大于25米

建筑退线:1)北侧退让达瓦路道路中心线不得小于13米;西侧林卡路部分最小退让道路中心线不得小于13 米;其它部分退让用地红线距离最小不得小于3.5米。

2)东、西、南、北侧退用地红线必须满足建筑之间日照、消防和安全防火要求。

抗震烈度:不小于8度。

建筑间距:建筑之间间距必须满足日照、卫生、消防、安全防火、紧急疏散的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机动车出入口:北侧、西侧,且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