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提出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现今出版业发展的潮流,是出版业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中原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传媒”或“公司”)是河南省唯一文化上市企业,拥有河南人民出版社等10家出版社、129家省市县新华书店和发行集团、新华印刷集团、新华物资集团等单位。公司自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发行、版权贸易为主业,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多媒体并举、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出版传媒产业体系。
教育服务板块是公司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心,涵盖教材教辅经营、实体教育、教育培训、教育延伸服务四大主要业务方向。“十三五”期间,公司将依托教材教辅的渠道与终端体系优势,深挖大教育服务市场,完善教育服务产品体系,在纵向、横向两个维度上不断延伸、扩张大教育服务产业链。公司将立足于以教材教辅出版、印刷、物供、发行为主体,依托教育内容资源开发、渠道与终端体系优势,努力实现婴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领域的全覆盖。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公司大力推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持续推进集团编、印、发整个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在内容资源数字化上,全媒体数字加工中心年加工文字20亿字、图片100余万张,经过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技术力量的加强,相继开通数字报刊平台,建设中原文化、医学、婴幼儿、馆藏、手工等5个数据库,为公司内容资源数字化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新华印刷集团引进、投入使用数字印刷全线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全天侯、多介质、个性化的按需印刷。云书网电子商务平台已上线运营,目前已上线纸质图书80余万种、电子书10余万种,文教产品和手工艺品、艺术品数千种。
为引领带动我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结合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
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6110㎡,总建筑面积196063㎡,共五栋建筑。其中地上面积122166㎡,包括:“信息之门”W01建筑面积55936㎡,地下3层,地上21层裙房4层;办公楼W02建筑面积11843㎡,地上8层;办公楼W03建筑面积21272㎡,地上12层;办公楼W04建筑面积11843㎡,地上8层;办公楼W05建筑面积21272㎡,地上12层;地下车库建筑面积73897㎡,地下三层。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181012.88万元,项目所需资金由公司多渠道筹措解决。
本项目建设期2年,建设投资按60%、40%的比例投入。
项目背景
政策背景
国家层面
2017.4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文化+”和“互联网+”为着力点,推动多领域、全方位的融合,推进传统文化行业在内容创作、传播方式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创新,线上线下融合,要推动传统文化行业的转型升级。
2016.6新闻出版总局《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16.3工信部《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网络出版监管联动机制初步形成。
2015.12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2014.9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对产业基地(园区)总量、结构、布局进行宏观指导,对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进行认定和监管。
2010.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搭建电子书内容资源投送平台等电子书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2010.8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指出加快书报刊出版单位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出版流程;高度重视出版资源数字化工作,加快存量资源整理,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存储;积极探索出版资源数字版权授权解决方案;鼓励传统出版单位开展网络出版业务;支持传统出版单位设立完全市场化的数字出版公司,尽快做大做强,成为数字出版龙头企业。
推动数字出版产业聚集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数字出版产业聚集区,形成一批核心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吸引国内国际知名的相关企业落户,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支持进入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企业开展互联网出版业务。
2010.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
2009.7国务院常务会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重点工作包括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和出版物发行的跨地区整合,繁荣城乡文化市场。
省市层面主要政策
2017.2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河南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数字传媒、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工艺美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产业,加快推进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
2011.5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新兴出版业;
2011.5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服务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动漫业、会展业、艺术品流通业、设计服务业等八大文化创意产业。
公司背景
中原传媒是河南省唯一文化上市企业,拥有河南人民出版社等10家出版社、129家省市县新华书店和发行集团、新华印刷集团、新华物资集团等单位。公司自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发行、版权贸易为主业,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多媒体并举、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出版传媒产业体系。
教育服务板块是公司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心,涵盖教材教辅经营、实体教育、教育培训、教育延伸服务四大主要业务方向。“十三五”期间,中原传媒将依托教材教辅的渠道与终端体系优势,深挖大教育服务市场,完善教育服务产品体系,在纵向、横向两个维度上不断延伸、扩张大教育服务产业链。公司将立足于以教材教辅出版、印刷、物供、发行为主体,依托教育内容资源开发、渠道与终端体系优势,努力实现婴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领域的全覆盖。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中原传媒大力推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持续推进集团编、印、发整个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
在内容资源数字化上,全媒体数字加工中心年加工文字20亿字、图片100余万张,经过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技术力量的加强,相继开通数字报刊平台,建设中原文化、医学、婴幼儿、馆藏、手工等5个数据库,为公司内容资源数字化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新华印刷集团引进、投入使用数字印刷全线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全天侯、多介质、个性化的按需印刷。云书网电子商务平台已上线运营,目前已上线纸质图书80余万种、电子书10余万种,文教产品和手工艺品、艺术品数千种。
为引领带动我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结合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
国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情况
概况
据统计,2018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21.38亿元,电子书达56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8.3亿元,博客类应用达115.3亿元,在线音乐达103.5亿元,网络动漫达180.8亿元,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达2007.4亿元,网络游戏达791.1亿元,在线教育达1330亿元,互联网广告达3717亿元。
截至目前,新闻出版总署已批复成立了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出版单位转型情况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这一要求使传统出版单位开始大规模向数字出版进军。
部分出版集团数字出版转型情况
数字出版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我国已建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运营和发展模式对比情况
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运营和发展模式对比
由已有14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的对比可看出,数字教育产业的定位比较少,是因为受数字教育政策的影响,虽然这些基地起步比较早,但是发展受限,规模仍然比较小,未形成聚集优势。因此数字教育产业也成为后进入领域的突破口之一。利用河南郑州的多方优势,以数字教育产业为突破口,切入数字出版产业,形成后发动力。
4、我国已建数字出版基地2012-2015年营收情况对比
数字出版基地2012-2015年营收情况对比
到2020年预测全国产值规模为12296.39亿元,预计中原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对全国出版业产值贡献率为2.3%以上。
总体发展目标
拟分三个阶段,从建设、产业、平台、运营等方面,领先全国,集合创新,合理制定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2023-2025年)
建设:一期启动
产业:导入中原传媒相关产业以及吸引创新创业产业进驻,实现50家企业签约入驻。
平台:建设中国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中心、成果展示和推广中心、教育中心以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金融扶持基金和政策支持平台。
运营:建立专业运营团队,实现省市级园区挂牌
实现产值:30亿元
2、第二阶段(2026-2028年)
建设:一期交付,二期启动并交付
产业:以技术导向,引入数字教育行业创新企业,以市场导向引入行业内龙头企业,包括淘宝、新东方、科大讯飞等等。以政策导向,引入相关政府监管机构。形成从内容到平台到技术到应用的产业链闭环。扶持部分优质企业。签约入驻企业超过200家。
平台:建设科技体验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完善配套服务,包括食堂、活动中心、交流中心等等。
运营:园区品牌打造,实现国家级园区挂牌。定期举办相关展览展示及行业会议,打造全球知名的数字教育名片。
实现产值:突破100亿元
3、第三阶段(2029-2031年)
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拓展新区域
产业:逐步实现园区内产业互相融合,龙头企业带动创新企业,创新企业促进技术变革。实现园区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园区从招商到选商的转变。深化产业内涵,拓展产业外延,实现签约入驻企业超过500家。
平台:建立全球技术交流平台,全球最先进的数字教育教室等。
运营:实现园区挂牌不少于30个,实现园区培育上市企业不少于10家。打通整个数字教育产业链,实现对优质企业的投资收益。
实现产值:突破300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