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商业计划书;

400-808-5396

南非6.5万㎡物流仓储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南非6.5万㎡物流仓储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7

项目总体描述

项目机遇

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仓储主要分为人工仓储、机械化仓储、自动化仓储、集成自动化仓储、智能自动化仓储五个阶段。现阶段南非仓储发展还处在人工仓储与机械化仓储阶段,跨境物流、仓储、本地物流目前在南非呈现碎片化的竞争局面,整个物流系统的建设非常早期,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南非物流仓储业的现代化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1691395733872.jpg

项目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南非国际贸易配套硬件落后的问题

无论是跨境电商还是国际贸易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需要在供、需两个方面不断地相互适应、相互满足。虽然南非地区当前存在着一定的物流需求,但多是一种低水平的物流需求。其表现为:相当部分传统物流仓储园区仍保持着以自我为中心、“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组织模式,尚未认识到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体系来改善国际贸易供应服务与产品销售;国际贸易不是一个产业部门,而是一整条产业链,涉及生产销售、运营推广、支付结算、物流仓储、进出口等多个环节,如果国际贸易配套设施与服务不到位,将会导致企业在销售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对建立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的跨企业、跨行业的联合重视不够,同时意识不到建立共同的标准的重要性,真正意义上的需求难以形成。

随着南非整体经济的发展,这种初步意义上的物流需求必然将向现代高水平的产业一站式服务需求转化,在这一转化的进程中,提高南非在物流仓储服务供给能力方面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项目的建设将使南非国际贸易服务设施与服务企业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得到有机结合,从而有力地加强现有海、公、航的设施衔接以及交通运输设施与库、场设施的衔接,使现有资源得以合理整合,基础设施及其技术装备的运作水平得以提高。

同时,大批具有国际贸易营销能力的中资企业的进驻与经营服务,使得南非出口的整体水平得到充分的展现,其群体效应所构成的系统服务能力的加强。项目的建设对快速、及时的一站式出口服务要求的满足,以及因物流、仓储、分拣、清关、保税系统性能的改进与一系列过程环节的调整、一站式组织化服务程度的提高所形成的对目标企业管理成本中的巨大费用的节省,将对物流服务目标企业的现行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正面冲击和主动诱导;项目的建设将不断增加和改进南非产业服务功能,使入驻企业对应用现代物流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较大的增强,这将意味着企业需求的增加与转化开始向主动、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将有效扩大南非范围的物流仓储需求规模。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地中资企业痛点

根据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南非中资“走出来”企业中有一定规模、持续经营的超过50家,中方员工约1500人,雇佣当地员工超过13000人。中资企业主要投资领域涉及金融服务、矿产开发、家电制造、通讯、汽车和工程设备、房地产、服装、能源、水泥等,非金融类累计投资额为41亿美元。中资企业在南非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当地物流仓储基础条件薄弱是制约因素之一

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仓库物料管理混乱,主要区域规划不周。

2.存储号码管理没有细分。

3.仓库面积小,许多企业会尽量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以补充空间不足造成的问题。

4.随意放置物品,放置放置针的材料,即放置空间,并将其中一些放置在消防出口中,导致通道被堵塞。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无法阻止。

5.没有存储区号的管理。如果材料在放置后没有及时注册或使用,很容易导致材料丢失或无法找到,并且很容易造成生产的延迟和管理问题。

项目将打造3+2智慧供应链系统,围绕整个产业链的各个企业、产品,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开始,到服务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项目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为企业去库存、缩短现金的周转、实现产业链企业的盈利,为解决有各种零配件以及大宗商品诸多诟病做出贡献。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支持南非有效的物流市场的机制建立

国际贸易的市场化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直接相关,同时也与市场开放、管制相关联。有效的国际贸易市场机制建立要求市场更加开放,管制更加合理和科学。

国际贸易活动具有网络化的特点,项目只是其网络上的一个结点,需要网络上各个结点之间相互开放彼此的服务市场,便于企业在较大的市场范围内进行兼并、重组并进行以资本运作为手段的企业经营网络建设,并为开展网络化国际贸易经营活动提供与商流相适应的高效物流服务。同时,国际贸易服务活动存在着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服务的无形化特点、各种复杂的费率协商、服务的标准和衔接、物权的转移、控制和结算的主体等,往往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执行机制,包括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市场保障机制及商业信用机制等等。

项目的建设,将使在全南非范围内运作的各类国际贸易企业在非建立其各自的运作控制系统与经营组织架构,并将所有数据上报对接政府相关部门,有利于行业自律与良性竞争,也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核查,使市场准入和退出以及法律制度保障和执行机制在其建立和运行初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能够取得相对得力的监控空间和相对有效的监控渠道。

同时,项目的集中服务运作,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信用体系的欠缺,降低物流交易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效率提供有益的尝试与实践,有助于改善当前商业信用不健全的情况,支持和强化货主对物流服务需求的积极态度,减少自营物流,扩大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不足。

因此,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对南非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实现市场管制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形成对物流服务企业活动的良性规范与积极引导,具有十分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降低全程物流成本提高当地物流服务水平

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具有高度的替代性,国际贸易产业进入了一个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新的发展阶段,抢速度、降成本成为竞争的焦点。同时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成本下降的空间越来越小,运营管理成本的降低就成为关键。只有通过有效的一站式管理服务,才能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和灵活的反应,进而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助推集团公司海外业务拓展

目前,中国在南非从事投资的企业超过2000户。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产业聚集地的建设、入驻企业的增加,南非目前的硬件设施远不能适应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的要求。

项目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于企业内部机制的改善,另一方面有利于外部支撑条件的完善。从而改善集团公司现代智慧物流一站式服务条件,提升国际贸易以及大宗商品仓储物流竞争力水平,加强集团公司在非国际竞争力。

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情况 

产品维度下:中南双边贸易分析

中国是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南非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南非的贸易往来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1998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在2008年中国就已经为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是南非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并一直持续至今。

出口市场:南非对全球出口的产品分析

从南非对全球出口的产品整体情况看,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是南非的主要出口商品,2018年出口额分别为223.9亿美元、165.6亿美元和115.6亿美元,增长0.3%、10.9%和8.8%,三类产品合计占南非出口总额的53.6%。

南非矿产品出口位居第一,主要是因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南非作为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其中,铂族金属、黄金、钻石、氟石、铬、钒、锰、锆、钛、磷酸盐矿、铀、铅、锑、煤、锌、铜等矿产资源的采储量均位居全球前列。

此外,南非运输设备出口主要以汽车出口为主。目前,宝马、福特、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汽车、日产和丰田等知名汽车品牌均在在南非设有工厂;同时,南非还有200余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因此,南非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好,汽车出口量较大。

出口市场:南非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分析

从南非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来看,矿产品一直是南非对中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2018年出口60.1亿美元,下降3.9%,占南非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9.4%。其中,矿产品出口以矿砂为主,矿物燃料出口相对较少。

此外,贱金属及制品是南非对中国的第二大类出口商品,2018年出口11.9亿美元,下降4.2%,占南非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3.7%,占比也较大。而纺织品及原料、纤维素浆纸张、植物产品等也是南非对中国出口的重要产品。

对比“南非对全球市场出口”与“南非对中国出口”的情况来看,出口格局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

第一,贵金属及制品上,中国作为全球黄金需求和进口大国之一,但中国的黄金进口主要来自于瑞士、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其中,瑞士是全球黄金加工中心,同样也是黄金进口大国。而南非的黄金或通过瑞士、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转而进入到中国市场。

第二,运输设备、机电产品上,中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制造上有较大优势,故其从南非进口这些产品的数量相对较少。

从2018年南非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金额占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南非对中国出口的矿产品占南非对全球出口该产品金额的比重最大,为26.9%,即中国是南非矿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此外,中国对南非的纺织品、纸浆等产品的进口需求也相对较大。

进口市场:南非从全球进口的产品分析

从进口产品来看,机电产品、矿产品和化工产品是南非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2018年进口201.5亿美元、174.6亿美元和101.8亿美元,分别增长3.4%、38.5%和12.4%,占南非进口总额的21.6%、18.7%和10.9%。

一方面,尽管南非工业体系相对非洲境内其他国家相对完善,但是在全球来看,仍相对落后,包括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等在内的工业产品仍需大量依赖进口;

另一方面,尽管南非铂、铬、钒、锰、锆、钛等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其石油等能源资源却相对匮乏,需要从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等国家进口石油。

进口市场:南非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分析

南非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贱金属及制品,2018年分别进口80.2亿美元、15.7亿美元和13.6亿美元,增长13.8%、9.8%和7.5%,三类产品分别占南非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6.9%、9.2%和7.9%。除上述产品外,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和家具玩具制品、鞋靴等轻工产品也是南非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HS类),在其进口中所占比重合计为20.9%。

而对比“南非从全球市场进口”与“南非从中国进口”的情况来看,进口产品结构存在细微差异,主要体现在矿产品上,主要是因为我国石油等矿产资源也供不应求,在这类产品的出口上中国不具有优势。

总体来看,在南非市场上,除了机电产品外,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家具玩具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南非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45%以上。

中国对南非贸易政策 

习主席说:“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重视发展对非关系,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就任后首次出访即包括非洲,坚定表明了新时期中国政府对发展中非关系的高度重视。2013年,张德江委员长、刘延东副总理、汪洋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相继访非。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肯尼亚总统肯雅塔、赞比亚总统萨塔、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等非洲国家领导人陆续访华。通过访问,中非经贸合作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政府鼓励、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扩大对非投资,努力提升中非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出资成立的中非发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就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起到了鼓励作用,如: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的企业可获得中国政府给予建厂投资的中、长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可获得中国政府的贷款贴息补助;设备、零配件、原材料可享受中国政府给予的出口退税待遇。为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下发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根据实施细则,企业可获得赴非洲考察、投标、参加展销会、培训等所需资金的补助款;还可获得技术质量认证、环境达标认定所需资金的补助款。

南非投资福利政策和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

2016年,南非取代尼日利亚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矿业是其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世界上铂矿最大生产国,钯矿第二大生产国和金矿第三大生产国),黄金、钻石生产量均占世界首位,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环顾整个非洲大陆市场,以突尼斯、埃及为代表的北非国家工业产品的出口占据了非洲大部分市场,而另一半出口份额则由南非所主导,足见南非工业出口的市场份额之大和对非洲周边国家的强大辐射力。

南非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领头羊,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的主要成员国,当地的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可以免税或较低关税进入邻近国家。

政策优势

在与其他大洲的贸易关税上,南非都享有更低的关税优惠。如欧盟对南非95%的进口产品免关税,近7000个海关八类税目的商品可免关税出口美国市场等。

除市场潜力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外,宏观经济稳定以及投资优惠政策多也是投资南非的重要优势,而为促进中企投资南非,南非政府从税收、补贴等多个方面积极出台投资促进措施。包括简化税务规则,为投资者提供便利,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优化政策,保护知识产权等。

南非国内储蓄率较低,仅为17%左右,发展资金严重依靠外资。所以南非绝大多数行业对外开放,鼓励外国投资。南非对于外国自然人在当地开展投资合作没有特别要求和规定,允许自然人直接联系政府部门,与其商谈投资合作。

外国投资者可以新设分支机构或设立当地公司,也可以入股、控股或收购当地企业,南方根据投资合作业务种类和规模,在成立公司、开设银行账户和税务登记方面有相应要求。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此外,非南非居民投资所得汇出不受限制。

项目各期建设指标

项目一期建筑指标

项目一期主要建设有:

图表5-1 项目一期主要建设规划

1691395313748.jpg

项目二期建筑指标

项目二期主要建筑指标有:

图表5-2 项目二期主要建筑指标

1691395331163.jpg

项目三期建筑指标

项目三期主要建筑指标有:

图表5-3 项目三期主要建筑指标

1691395361791.jpg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