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合作方式
项目建设采用合资、合作方式,由新疆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所在团场共同按比例出资成立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场),负责项目牛场的运营和管理。
建设地点:新疆兵团八师一四八团十四连
建设规模及内容:
新建3000头奶牛养殖场1个,泌乳奶牛平均单产水平达8.5吨以上,年产生鲜奶12240吨。土建工程为新建圈舍4栋,面积36679㎡;新建标准化挤奶厅1座,面积900㎡;青贮窖4个,容量36000m3;生活、办公、兽医防疫等房屋设施,以及其它配套设施。配套购臵TMR机、青贮取料机、90马力拖拉机、挤奶设备、牛奶冷却罐、30型铲车、刮粪板、固液分离机等设备33台套。
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一年。
建设目标:
以国内乳品企业不断强化奶源基地建设及石河子垦区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充分利用本地发展奶牛养殖的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设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项目建成后,年存栏奶牛3000头,泌乳奶牛平均单产8.5吨以上,年产生鲜牛奶12240吨。
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10126.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726.4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
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由某公司和合作团场共同出资。
其中某公司出资2917.92万元,占建设投资的30%;团场出资6808.48万元,占建设投资的70%。流动资金400万元由养殖公司自筹解决。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项目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具体部署: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八师石河子市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动员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团场及职工发展畜牧业,开辟共同致富新路,并提出具体办法。2013年8月5日,八师石河子党委书记徐志新在八师团场工作会议上提出:各农业团场要调结构、转方式,彻底打破棉花“一统天下”的局面,大力发展畜牧业。所有团场在三年之内做到棉花种植比重不突破50%,林果业和畜牧业达到50%以上,实现棉花做优、林果做大、畜牧做强。
在8月15日师市党委常委(扩大)会上,徐志新强调:要实现八师石河子市“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实施好八大战略和产业扩张。各行业、各重点企业必须尽快制订和实施(到2015年的)三年倍增计划。八师师长盛焉江要求:对今后的发展,各行业、各企业要“求增量、找存量、补短板”;要把优势企业做强做大,继续延伸产业链。”
2013年8月30日召开师市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师市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会议明确,三年倍增计划是指从2012年到2015年,全师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长一倍(翻一番)。师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主要方向是:调减棉花面积,突出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促进职工多元增收。
10月,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出台•关于加快师市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倍增的实施意见‣,提出畜牧业倍增目标:到2015年,实现产值40亿元,实现奶牛存栏9万头,肉牛母牛存栏4万头,肉牛出栏4万头,肉羊出栏25万只,生猪出栏100万头。肉类总产10万吨,牛奶30万吨,禽蛋1万吨。基地建设办法是:建设新型合作形式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以某公司和团场为主导,支持和鼓励能人牵头、团连参股、职工入股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社,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畜牧业等多种方式发展畜牧业。
可以看出,八师调整产业结构的愿望是迫切的,力度是空前的,步骤是明确的,奶牛养殖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八师奶牛养殖场已达70多座,2012年奶牛存栏6.78万头,牛奶产量16.5万吨,平均日产生鲜奶450吨,预计到2013年底日提供生鲜奶可由450吨增加到500吨左右。而八师境内明旺乳业、伊利乳业、花园乳业、娃哈哈启力乳业等四家大中型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1050吨/日,随着某公司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新疆上市畅销,生鲜奶需求量将更大。显然,八师原料奶未来几年内供应缺口仍然很大。
近两年,八师各团场深切感受到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给传统农业带来的危机越来越近,风险越来越大。团场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师市党委关于加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战略部署,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八师奶牛产业起步较早,养殖奶牛有一定基础和经验,而且形成了后续加工产业链,各团场很多职工从奶牛产业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八师各团场及职工期望当地畜牧业龙头企业与团场合作,组织职工广泛参与到奶牛养殖业中,形成新型奶牛养殖经营主体,提高养殖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未来收入。
某公司是兵团及八师畜牧业龙头企业,在八师畜牧业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军企业,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并被寄予厚望。今年8月,师市党委书记徐志新在某公司专题调研、听取汇报。公司董事长徐义民表示,某公司的三年倍增计划已经明确:三年内与团场合作新建一批奶源肉源基地,新建一座婴幼儿配方奶粉厂,同时积极并购重组、扩张产能。
徐志新对公司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鼓励该公司干部职工:主攻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牛羊肉两大产业,先确保3年内产值达到30亿元,创建出全国驰名商标,再向着全国第一的目标干!徐志新要求,公司要快速发展,就要找准突破口,要在一、二、三产业联动、基地建设、优势产业、快速扩张、名牌战略和人才聚集六个方面实现突破,做好文章。
面对八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局面,面对八师各团场广大干部职工发展奶牛养殖业的急切盼望,为八师畜牧业大发展担当更大责任,也为公司自身构建更大的发展平台,公司决定,与八师各团场及职工合作,建设新型经营模式奶牛养殖场,以此为发端,为八师奶牛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引领八师奶牛养殖业进一步大发展,形成八师奶牛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实现师市党委提出的三年倍增发展目标。为此,公司提出“3000头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
奶业市场分析与销售市场定位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奶业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中国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中国奶牛存栏数已超过1440万头,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的总产奶量约为7.49亿吨,人年均占奶量约为107公斤,虽然中国全年生鲜奶生产总量约达3825万吨,总奶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年均占奶量仅约为27.3公斤,只有全球水平的25.5%。特别是在2008年之前的10年中,
国内乳品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生鲜奶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4%。而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至今的四年多以来,中国奶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生鲜奶总产量年均增长率骤降到1.29%。其中2008年为0.87%,2009年为-0.98%,2010年为1.56%,2011年为2.1%,2012年为1.5%。
经过这几年我国奶业的整顿和振兴,中国奶业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奶牛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生鲜乳质量和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现代奶业格局已初步形成。2012年,我国奶业生产稳中有升,产业水平继续提升。主要表现在:①奶牛存栏稳定和牛奶产量保持增长,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幅上升。2012年全国奶牛存栏1440万头,与2011年持平,牛奶产量3825万吨,同比增长2.3%。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5%,比2008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奶牛养殖户数(即散户)持续减少,部分散养户陆续退出奶牛养殖环节,奶牛养殖户所占比例持续下降,规模牧场数量和存栏量均有所增加。②奶牛养殖效益总体向好,规模牧场和散户养殖效益差异明显,并呈扩大趋势。从农业部畜牧生产监测的统计数据上看,散户饲养收益1500元左右(/年/头,单产在5吨),而规模牧场一头泌乳牛平均利润约5000元左右。③生鲜乳收购价格稳中有升。2012年,全国生鲜乳价格走势平稳,稳中有升,年底价格同比增长4.3%。全年价格波动较小,年底的最高价和年初的最低价之间的差值仅仅为0.12元。2012年全国主产区生鲜乳收购平均价格为
3.42元。④主要饲料价格呈现波动上涨态势,饲养成本压力加大。玉米年终价格为2.42元,同比上涨了3%,而豆粕同比大幅上涨了23%(目前为4.22元/公斤)。饲料价格的增长幅度均大于生鲜乳收购价格的增长幅度,加剧了奶牛养殖压力。⑤乳品加工行业运营平稳,乳制品生产持续增长。2012年全国共有649家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工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65亿元(同比增长了14.3%),实现利润总额16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8亿(同比增长21.7%)。全国乳制品总产量突破2500万吨达2545万吨(同比增长8.1%),各品种乳制品均有不同的增长。⑥乳业贸易继续保持双向增长。乳制品进口114.6万吨,出口4.5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26.4%和3.7%。进口奶牛74155头,进口苜蓿达46万吨。
奶业存在问题
我国在奶业快速发展和形势总体向好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意识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困难和挑战的并存。
生产链的问题
(1)良种覆盖率较低,发达国家接近百分之百,而我国荷斯坦奶牛占所有奶牛比重约三分之一。
(2)单产水平低,我国三头牛的产奶量才相当于发达国家一头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严重制约了奶类的总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3)原奶品质参差不齐,这严重制约了乳制品的档次和质
量的提升。目前,我国各地普遍采用的鲜奶标准,许多指标低于国外标准,而且80%的散户是手工挤奶,卫生程度低,质量不稳定。
(4)生产方式主要还是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饲养规模小,平均5头左右;而发达国家实行规模养殖,平均为50-100头成年母牛;生产水平低,成年母牛的平均产奶量不足4000kg;奶牛分散在千家万户,人牛混居。
(5)散户饲养水平与管理水平相当的低,管理相当粗放。饲养的随意性大,无法科学的喂养,饲料的质量品质也较低。4.1.2.2产业链的问题
(1)产业化程度低。奶牛的饲养规模小饲养地点分散、生产水平低,我国的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低缺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相反像美国加拿大,奶业合作社是其重要的组成形式,美国的奶业一体化经营所占的比重在98%以上;而印度则是通过合作社把1000多万的奶牛散户组织起来,从而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2)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风险的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奶业产业化的核心。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尚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短期行为严重,产业链不紧密。在西欧,奶农在资源的基础上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按合作社的章程实行统一的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参加奶农联合会,获得财政信贷、奶牛配种、饲养管
理、物资供应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和产品质量、市场销售等信息。
新疆奶业市场分析
2008年自治区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战略,新疆通过大力加快奶牛品种改良,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切实落实"学生饮用奶计划"、奶牛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奶业得到长足发展。
截至2013年6月底,新疆奶牛存栏294.16万头,上半年产奶量为165.81万吨,其中乳品企业收购量仅为30.86万吨,占22.23%,散装奶销售15.93万吨,占11.48%,自食及粗加工92.02万吨,占66.29%。目前伊犁、乌鲁木齐、昌吉、哈密、石河子、塔城、克拉玛依的乳品生产企业,收购奶牛养殖场生乳均价为4.3元—5元/公斤,收购奶牛养殖小区生乳均价为3.3元—4.3元/公斤,全疆范围内企业奶源收购价格差异不大,未出现剧烈波动,这也说明了新疆奶源供应情况整体稳定。
近期国外奶粉爆出质量问题,国内市场对国外奶粉需求明显下滑,新疆优质的奶源成为国内众多企业竞相争夺的“宝贝”,很多新疆本地奶粉生产企业加足马力生产原料奶粉,加上又恰逢新学期开学,学生奶的供应突然增加,市场需求量突然放大,奶源供应局部偏紧,价格出现上涨。
全疆有48家规模乳品企业,其中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犁集中了26家,大多数设计日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下,仅1
家达到500吨以上。全疆乳品加工企业日设计加工能力6218吨,实际日加工量仅为2718吨,不足设计能力的一半,加工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更需调整。疆内原料奶中61.23%用于加工大包工业粉,24.3%用于加工UHT奶,8.67%用于加工酸奶,2.83%用于加工巴氏奶,2.97%用于加工奶酪等其他乳制品。全区一半以上的鲜奶由技术装备水平低的中小型乳品企业加工处理,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加之运距远,很难打开内地市场。
由于新疆优质牧草种植比较效益低,导致农牧民种草养牛的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习惯于只喂农作物秸秆,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导致良种奶牛产奶量不高。目前新疆荷斯坦成年母牛平均奶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门塔尔牛和新疆褐牛成年母牛平均奶产量也低于全国平均单产,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小生产现状不适应大市场需求,尽管近几年来新疆标准化养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千家万户养殖奶牛的主导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这种分散的生产方式比例高,所产奶源质量安全难保障。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数量少,占比低,所供奶源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特别是随着“学生饮用奶计划”的进一步推广,高质量奶源更加紧缺,生产现状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
新疆奶价不断上涨源于整个产业的低端化竞争,奶源生产企业和乳制品加工企业效益双双低下,这种效益低下迫使奶源供应始终处在基本保证但偏紧的不稳定波动中,拉动牛奶价格一涨再涨。新疆奶业发展的现实与未来趋势表明,必须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并且要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才有出路。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