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背景
网络已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基础设施,网络空间已成为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空间。我国“网络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计划的提出,为我国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未来信息网络在可扩展性、安全性、可控可管以及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了重大的需求,要求未来信息网络能够打破各自独立的网络系统间数据共享壁垒,融合多维信息资源以支持国家安全、航空航天、工农业、金融、教育、医疗卫生、抗灾救险等领域的战略信息服务,显然当前信息网络无法满足全方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空天地信息网络通过有效的综合利用空间轨道资源、传感器资源、通信网络资源等各种资源,具有信息统筹获取、信息快速传输、任务高效协同等能力,可以建成良好的基础设施,提供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从而保障我国利益延伸到哪里网络就覆盖到哪里,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实现“网络强国”的梦想。因此,北京市前瞻布局,围绕空天地信息网络,启动信息网络创新研究的建设,为我国信息网络技术自主创新、网络产业升级、网络空间格局重构提供难道的新机遇,为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拓展需求,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的网络环境及“网络强国”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
项目研发与生产的产品是中国智慧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智慧城市必定是基于政府主导而打造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向前,城市已不在是仅仅满足于居住而打造。基于原有城市的布局以及资源配置,资本市场和专业的运营团队,将在政府主导下,共同提升整个城市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温度感应、空间地理等先进技术都将被运用于城市的建设。就目前而言,在国家鼓励发展智慧城市以及“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无疑将保持高增长率。从“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到消费升级对产业的优化,每一个步骤都在预示着与人密切相关的城市将成为未来投资的重点。而在城市之中,人们也不仅仅限于去建造房屋,而是需要创建一个智慧、物联、数字且背靠“互联网+”的智慧城市。因此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才是未来投资的重点之中重点。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应依据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科技创新,以人为本这四大基础来打造。智慧城市并不是单一的企业参与或者行业参与,它是依托多个行业,多家厂商,多个环节共同建立的。因此,在未来,政府应当继续担任智慧城市的领头人,整合各方资源,在基于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全力打造全生态系统的智慧城市。综上所述,项目正式投入研发运营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有利于突破中国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瓶颈
信息网络创新研究院将面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一带一路”与“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聚焦全球优势研究力量,重点突破信息网络领域核心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等,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推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同时培养信息网络领域科技创新高端人才,致力于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将中国打造为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高地。
有利于辅助中国新能源、新科技政策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新能源、新科技保障能力提出了严竣的挑战。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实施新的能源政策,积极调整能源结构,鼓励研发新科技、开发使用新能源。项目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利用必将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光明的前途。
有利于打造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
“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是国家外交、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综合战略的体现。浙江省作为国家“互联网+”、信息、经济和文化中心,应主动服务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枢纽省会。通过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开发区)建立信息网络研究院,组建一批国际化、高水平、产业化创新载体和研究中心,加强空天地信息网络领域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推进科研合作,技术交流、产业互动与人才培养,为推动信息网络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浙江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有利于推进中国物联网+智能制造业与国际接轨
纵观整个制造业,美国已早早踏上了“智能制造互联网”征程,将智能制造系统与互联网连接融合,力图重构全球智能制造格局,可见传统工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智能制造业借助物联网转型其实就是从根本上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制造业厂家的个性化定制是通过以客户数据为基础的柔性化生产来实现,很多欧美发达国家早在80年代就有很成功的尝试;制造业厂家应该是针对细分市场的差异化,还是要建立在客户数据的基础上。有足够的客户数据支持,就可以从依赖渠道的推销转变为定向的智能推送和互动,从而达致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最小化。目前中国智能制造业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两化融合’放到战略层面去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互联网融入传统工业,涵盖了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等多个方面,由于各方对信息互联互通、接入技术标准等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导致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进程缓慢,这是目前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的难点。
所以,项目的建设正是互联网在智能装备产品应用数据的即时反馈,构建这种数据系统,对于传统制造业改进、创新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内容
项目涉及工程建设,总占地200亩(13.334万㎡);其中主要建设内容有:建设智能制造工厂(附车间)一幢,框架为3层,建筑面积3.2万㎡;信息研究研发大楼一栋,框架四层,建筑面积3万㎡;智能住宅一栋,框架8层,建筑面积0.996万㎡;职工宿舍一栋,框架3层,建筑面积0.3万㎡;休闲会议中心一栋,框架3层,建筑面积0.6万㎡;配套建设水、电、气、公辅、绿化等辅助工程;智能机器人生产线十组(购置设备81台/套)。(详见附件二)
其中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①建设智能制造工厂(附车间)一幢,框架为3层,建筑面积3.2万㎡
②信息研究研发大楼一栋,框架四层,建筑面积3万㎡;
③智能住宅一栋,框架8层,建筑面积0.996万㎡;
④职工宿舍一栋,框架3层,建筑面积0.3万㎡;
⑤休闲会议中心一栋,框架3层,建筑面积0.6万㎡;
⑥配套建设水、电、气、公辅、绿化等辅助工程;
⑦项目征地200亩(13.334万㎡)。
建设规模
前期五年项目实现:年产集成数据智慧路灯(已研发)10000盏;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已研发)20000套;智能显控终端(已研发)20000套,项目正式试运营后第一年实现年销售额7亿,每年给当地政府带来税收约10963万元;整个项目正式达产产后,每年可实现年销售额339亿元。每年给政府来来税收约50.85亿元(详见附件三)
后期项目涉及科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领域有:
1、信息网络领域核心技术公关
2、芯片设计、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服务
3、知识产权规划
2020年前完成150项以上技术发明专利的申请,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10项以上;
研究院在规划任期内将通过争取获得500项以上的技术发明专利,牵头及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50项以上。
4、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
5、浮空平台的空间移动通信系统
6、空间激光通信系统
7、空间路由器
8、卫星的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
9、星座LEO卫星的导航增强系统
10、地轨星座的ADS-B监控系统
11、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系统的动中通服务平台
12、卫星移动广播的车载多媒体广播服务平台
13、面向“工业4.0”的高可靠云数据中心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表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表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第一章 总 论 5
1.1 项目概述 5
1.1.1项目名称 5
1.1.2 项目承办单位 5
1.1.3法人代表 5
1.1.4项目负责人 5
1.1.5 建设内容和规模 5
1.1.5.1建设内容 5
1.1.5.2建设规模 6
1.1.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
1.1.6.1投资估算 7
1.1.6.2 项目工程资金筹措方案 8
1.1.7建设地址 8
1.1.8 建设性质 9
1.1.9 建设工期 9
1.2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1.3.可行性研究依据 11
1.3.1法律法规 11
1.3.2 有关政策性依据文件 11
1.3.3 承办方的委托书及其提供的有关资料 12
1.3.4浙江省余杭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12
1.3.5 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集成工艺流程) 12
1.4可行性研究范围 12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3
1.6承办单位概况 14
1.6.1项目承办单位法人简介 14
1.6.2 法人代表 14
1.6.3 执行管理以及技术团队介绍 14
1.7可行性研究结论 17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9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19
2.1.1 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 20
2.1.2 有利于突破中国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瓶颈 20
2.1.3 有利于辅助中国新能源、新科技政策提出新的要求 21
2.1.4 有利于打造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 21
2.1.5 有利于推进中国物联网+智能制造业与国际接轨 22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2.2.1项目的建设是信息网络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23
2.2.2 项目的建设是培养人才的高地 23
2.2.3项目的建设是中国累积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要任务 23
2.2.4项目的建设是中国各类科研项目的核心基地 24
2.2.5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带动科技生产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24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5
第三章 产品属性和市场需求预测 26
3.1已研发产品性质和功能分析 26
3.1.1产品属性和功能分析 26
3.1.1.1数据智慧路灯 26
3.1.1.2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29
3.1.1.3智能显控终端 31
3.2已研发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 33
3.2.1数据智慧路灯 33
3.2.2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38
3.2.3智能显控终端 40
3.3 项目全面达产市场分析 42
3.3.1卫星的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 42
3.3.2 星座LEO卫星的导航增强系统 43
3.3.3 地轨星座的ADS-B监控系统 43
3.3.4 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系统的动中通服务平台 44
3.3.5卫星移动广播的车载多媒体广播服务平台 45
第四章 科研产品介绍与已研发产品工艺流程 46
4.1 已研发产品工艺组装流程分析 46
4.1.1数据智慧路灯工艺流程介绍: 46
4.1.3智能显控终端工艺流程介绍 48
4.2设备一览表 48
4.3 材料用量及来源、单价 49
第五章 建设条件分析和场址选择 51
5.1、建设项目条件分析 51
5.1.1地理位置 51
5.1.2自然条件 51
5.1.3社会经济条件 53
5.1.4基础设施条件 55
5.2项目选址方案 57
5.2.1项目选址的原则 57
5.2.2选址方案的确定 57
第六章 建设内容和规模 58
6.1确定方案的依据和原则 58
6.2项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59
第七章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60
7.1 土建工程方案选择 60
7.1.1工程方案选择的基本要求 60
7.1.2方案设计依据 60
7.1.3土建工程设计方案 61
7.2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方案 61
7.2.1方案设计依据 61
7.2.2安装工程设计方案的原则和要求 62
7.3总图布置方案 62
7.3.1总平面布置 62
7.3.2竖向布置 63
7.3.3管线综合布置 63
7.3.4照明 64
7.3.5绿化布置 65
7.4、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 65
7.4.1 供、配电 65
7.4.2给、排水 66
7.4.3厂内外运输 66
第八章 环保、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 67
8.1设计依据和规范 67
8.2环境保护和消防 67
8.2.1环境质量标准 67
8.2.2污染物排放标准 68
8.3安全卫生 69
第九章 项目节能与节水 70
9.1 编制依据 70
9.2 节能方案设计采用的具体标准 70
9.2.1节能 71
9.2.2节水 72
第十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进度 73
10.1项目的组织管理 73
10.2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 74
10.2.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5
10.2.2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 75
10.2.3施工期安全措施 75
10.3 项目建设管理机构 76
10.4 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 76
10.5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77
10.5.1项目实施总体进度安排 77
10.5.2 项目工程具体安排 77
10.5.3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表 78
10.5.4资金投入计划 78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9
11.1 投资估算 79
11.1.1编制依据 79
11.1.2编制取价方法 79
11.1.3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80
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 81
12.1 编制依据 81
12.2 收入测算 81
12.2.1 项目第一年投产收入测算 81
12.2.2 项目全面投产后收入测算 82
12.3 销售税金及附加 82
12.3.1首年生产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 82
12.4销售成本 83
12.4.1项目建成后满负荷生产全部成本估算表 83
12.5 销售利润 84
12.6 财务评价静态指标 84
12.7财务评价动态指标 85
12.7.1不确定分析 85
12.7.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5
12.8 财务评价结论 86
第十三章 工程招标管理 87
13.1编制依据 87
13.2概述 87
12.3 发包方式 87
12.4 招标组织形式 89
12.5招标方式 89
12.5.1公开招标 89
12.5.2邀请招标 90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91
14.1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 91
14.2研究结论 91
14.2.1 总体结论: 91
14.2.2 项目背景与可行性结论 92
14.2.3 市场结论概述 93
14.2.4 选址结论概述 93
14.2.5 项目土建工程结论概述 93
14.2.6 节能环保评价 93
14.2.7 财务评价 93
14.3建议 9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