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的累计发放额达到3.5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发放了超过5100亿元,这使得对住房销售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加。
央行对于“提前还款大幅增加”的回应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情况与同期商品房销售规模密切相关,而还款情况则受借款人收入或其他资产配置调整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的累计发放额达到3.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发放超过5100亿元,对住房销售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个人提前还款是居民资产配置的一种调整方式。这种行为从客观上也对商业银行的收益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原则,我们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通过新发放贷款来置换原有的存量贷款。
关于“十四五”住房贷款行业投资前景的规划
住房贷款是众多购房者需求的重要部分,因此住房贷款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主要一线城市,房贷使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以购房按揭贷款为例,其贷款比例已达到7成以上。此外,近年来,通过自身名下或亲属名下的房产申请房产抵押消费贷款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因此,“房贷”已经成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
在2022年,许多热点城市的房贷利率上涨之后,有关多个城市“停贷”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信贷环境进一步优化,2022年2月,国内多个城市的房贷利率继续下降。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根据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2022年2月,百城首套主流房贷利率再创自2019年以来的新低。23个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下降,首套利率低于4.1%的城市数量增加至34个。
在坚守“房住不炒”的前提下,部分重点城市可以考虑取消在购买第二套房时“认房又认贷”的严格限制政策,以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央行的调查结果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基本一致。在第一季度,由于之前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波“小阳春”。然而,进入第二季度后,购房者的购房情绪迅速下降,再加上政策力度未达预期,市场再次回调。
在市场长期过热的情况下,政策的连续推出仍然有边际的优化空间。金融部门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政策研究,因地制宜,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更好地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在年中时点,央行的最新表态具有示范性意义,也预示着下半年楼市调控政策的重点和聚焦方向。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目前,居民对贷款购房的积极性很低,甚至开始提前还贷。因此,继续沿用房地产热阶段陆续推出的政策,如对进入房地产的贷款进行规模和比例控制、管理贷款集中度等,其意义和必要性有所降低。”
中国建立了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银保监会发布了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对于连续3个月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均下降的城市,可以阶段性地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
挂钩,会进行动态调整,这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科学评估当地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用“因城施策”来充分运用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期机制。
这有利于支持刚性住房需求的充分有序释放,有助于通过建立长期机制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理性运行,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最新的楼市政策动态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长沙市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实施细则》
该细则明确了实施范围,在2022年7月1日之前已经获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但尚未申请预售许可的新建商品房住宅项目,仍然要按照《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新建商品房交房交证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办发〔2020〕30号)的要求执行“交房即交证”。湖南湘江新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这些区域在2022年7月1日之后,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这些区域在2022年12月31日之后,对于新获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预售商品房项目,都要按照本细则的要求全面实施“交房即交证”。
住房贷款行业报告对于中国住房贷款行业的现状、竞争格局以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详尽分析,同时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等角度分析了行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此外,报告还特别关注了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发展模式,并对未来几年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专业的预测。
这份报告还揭示了住房贷款市场中潜在的需求和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和企业领导层进行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这些信息对政府部门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