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实现商品或服务的自助交付的一种零售形态。无人零售的主要载体包括自动售货机、开放货架、无人便利店等。无人零售具有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受到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市场趋势等方面,对2023年中国无人零售行业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市场规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1,2014年中国无人零售市场规模约为17亿元,2017年开始迎来高速增长,2018年达到198亿元,2020年超过300亿元,2014-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8%。预计到2023年,中国无人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
无人零售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技术驱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为无人零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用户基础。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无接触式的消费方式更受欢迎,无人零售的“无人”特点更显优势。
需求拉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便利性、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无人零售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覆盖各种细分场景和品类。
政策扶持。政府部门对无人零售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将其作为便利性服务基础设施纳入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扶贫渠道建设等宏观规划当中,为无人零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二、市场结构
根据落地形式的不同,中国无人零售市场可以分为三大类:自动售货机、开放货架和无人便利店。
自动售货机是最早出现也是最成熟的一种无人零售形式,主要销售饮料、食品等快消品。自动售货机具有投放成本低、运营成本低、维护简单等特点,适合在交通枢纽、写字楼、校园等高流量场景布局。目前自动售货机是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一种渠道,约占85%。
开放货架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无人零售形式,主要销售休闲食品、日用品等小商品。开放货架具有投放灵活、商品丰富、用户体验好等特点,适合在社区、酒店、医院等低流量但高频次场景布局。目前开放货架是增长最快的一种渠道,约占10%。
无人便利店是最新出现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无人零售形式,主要销售各类便利店商品,甚至提供烘焙、咖啡等现场制作服务。无人便利店具有商品品类多、服务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适合在商业中心、居民区等高价值场景布局。目前无人便利店是占据市场份额最小的一种渠道,约占5%。
三、市场竞争
中国无人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析:一是按照渠道类型,二是按照运营模式。
按照渠道类型,自动售货机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主要有百胜、友臣、易事达、乐购仕等品牌商和运营商参与,市场集中度较低,前五名的市场份额合计不足30%。开放货架市场的竞争较为稳定,主要有丰巢、小e微店、小美盒子等品牌商和运营商参与,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三名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0%。无人便利店市场的竞争较为分散,主要有淘宝无人超市、京东无界零售、永辉无人超市等品牌商和运营商参与,市场集中度较低,前五名的市场份额合计不足20%。
按照运营模式,无人零售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自有品牌和平台赋能两种。自有品牌指的是运营商自主开发或采购设备,并使用自己的品牌进行运营,这种模式具有品牌效应和用户粘性等优势,但也面临着设备成本高、运营风险大等挑战。平台赋能指的是运营商提供设备租赁、商品供应、数据分析等服务,并通过平台连接设备方、场地方和用户,这种模式具有投入成本低、运营效率高等优势,但也面临着平台建设难、服务质量难保证等问题。
四、市场趋势
根据对中国无人零售行业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几年的市场趋势如下: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但增速将有所放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无人零售市场需求将保持旺盛,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但随着行业内部竞争和外部监管的加强,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市场饱和度将逐渐提高。
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但差异化将更加明显。随着行业整合和创新的深入,无人零售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将更加多样化,市场细分将更加专业化,市场服务将更加个性化。但同时,无人零售之间的差异化将更加明显,市场分层将更加分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市场竞争将更加规范,但创新将更加重要。随着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完善,无人零售市场竞争将更加规范,市场秩序将更加良好,市场风险将更加可控。但同时,无人零售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市场合作将更加广泛,但挑战将更加复杂。随着行业内外的交流和协作的增加,无人零售市场合作将更加广泛,市场资源将更加共享,市场效益将更加提升。但同时,无人零售也需要面对来自于传统零售、电商平台、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挑战,以保证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利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