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机场商业是指机场利用其空间资源和客流资源,开展的各种非航空性商业活动,包括零售、餐饮、广告、停车场、酒店等。机场商业是机场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场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机场商业的定义、分类、特点、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分析了2023年中国机场商业行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一、机场商业概述
1.1 机场商业的定义
机场商业是指机场利用其空间资源和客流资源,开展的各种非航空性商业活动,包括零售、餐饮、广告、停车场、酒店等。机场商业是机场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场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1.2 机场商业的分类
根据机场商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可以将机场商业分为以下几类:
- 航空性商业:指与航空运输直接相关的商业活动,如航空公司代理服务、航空货运代理服务、航空保险服务等。
- 非航空性商业:指与航空运输无直接关系的商业活动,如零售、餐饮、广告、停车场、酒店等。
- 航空相关性商业:指与航空运输有一定关联但不直接依赖的商业活动,如租车服务、旅游服务、会议服务等。
1.3 机场商业的特点
机场商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 客流量大:机场是人流密集的地方,每年有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旅客经过机场,为机场商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 客流质量高:机场旅客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且多为中高端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品牌有较高的要求。
- 客流时间长:由于航班延误、中转等原因,旅客在机场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在2-4小时之间,为机场商业提供了充足的消费时间。
- 客流结构多样:由于旅客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为机场商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1.4 机场商业的发展历程
机场商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各国开始建设或扩建大型现代化机场,但当时对于非航空性收入并没有重视,只是在候机楼内设置了一些简单的商品摊位或小卖部,主要为旅客提供基本的便利服务。
-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航空运输市场的竞争加剧,机场经营者开始意识到非航空性收入的重要性,开始引入专业的零售商和餐饮商,提升机场商业的规模和质量,增加机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 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随着机场商业的不断发展,机场经营者开始将机场商业作为机场经营的核心部分,将机场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提供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创造更多的利润。
- 创新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的变化,机场经营者开始寻求机场商业的创新和变革,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等手段,提升机场商业的效率和体验,增强机场商业的竞争力和持续性。
二、2023年中国机场商业行业市场现状
2.1 行业规模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航空机场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3年上半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531.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84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4.60%和88.20%,行业运输生产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根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2023年暑运期间 (7月1日—8月31日),民航运输旅客1.3亿人次,较2019年暑运同期增长7.4%。特别是国内航空市场出行需求远超预期,拉动民航整体客流量快速增长,日均运输国内旅客197.6万人次,比2019年暑运同期增长16.9%。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机场商业行业在2023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较快的恢复和增长。
根据申万行业分类,2023年上半年,12只航空机场相关个股营业收入全线改善,同比去年均出现增长,增幅在10%~317%不等。其中,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海航控股等四大航依旧处于第一梯队,上半年营业收入均在2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此外,中国国航、中国东航、海航控股、吉祥航空、春秋航空、上海机场等6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超10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机场商业行业在2023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较高的收入水平。
2.2 行业结构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航空机场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3年上半年,中国机场商业行业的细分市场规模及占比如下:
- 零售市场:规模为120亿元,占比为40%;
- 餐饮市场:规模为90亿元,占比为30%;
- 广告市场:规模为45亿元,占比为15%;
- 停车场市场:规模为22.5亿元,占比为7.5%;
- 酒店市场:规模为22.5亿元,占比为7.5%。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机场商业行业的结构以零售和餐饮为主,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这与国际机场商业的结构基本一致。广告、停车场和酒店则占据了较小的市场份额,但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