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物品,经过回收、加工、利用后,能够再次成为有用的资源。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能够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还能够减少碳排放,促进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再生资源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引导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例如,《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末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量和产值分别达到4.5亿吨、5万亿元的目标;《“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提升再生资源质量和附加值等重点任务;《关于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明确了各城市要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因地制宜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水平,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发展等要求。 此外,我国还实施了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激励措施,为再生资源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碳中和目标。 2020年,我国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这是一个综合性目标,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全过程。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通过减少高能耗的原料加工环节,最终来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兼具污染物减排的协同效益,无疑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 研究表明,高耗能行业(钢铁、水泥、铝和塑料)的产品再生,废弃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三大领域的减排潜力最大。 在严控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要求下,倒逼电力行业向清洁低碳转型,必将增加低碳或接近0碳排放的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从而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的价格。 同时,在碳交易制度建立后,重污染企业需长期购买碳配额实现碳排达标,叠加高昂的碳排超标罚款预期,企业更有动力通过使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来实现永效减排。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为企业带来新的绿色财富。
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工业原料和消费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物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88亿吨,其中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54亿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34亿吨。 这些废旧物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如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等。 这些再生资源经过回收、加工、利用后,能够再次成为有用的资源,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例如,利用废钢铁作为原料可减少初次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每利用1吨废钢铁,可替代1吨多炼钢生铁,节约能源60%,节约0.4吨焦炭或者1吨左右原煤。 利用再生塑料替代原油制造塑料,每回收利用1吨再生塑料可节约0.6吨原油。 利用再生纸替代木材制造纸张,每回收利用1吨再生纸可节约17棵树。 利用再生玻璃替代石英砂制造玻璃,每回收利用1吨再生玻璃可节约0.7吨石英砂。 可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紧张局面,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二、再生资源行业运行现状
回收量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数据,2014-2019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10大类别再生资源回收量稳步增长,由2014年的2.45亿吨增长到2019年的3.54亿吨,累计增长了44.5%。 其中,2019年我国最大的两类再生资源是废钢铁和废纸,分别达到1.49亿吨和0.83亿吨,占总回收量的66%。
回收总值总体保持增长势头。 根据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数据,2014-2019年,我国10大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值总体保持增长势头,由2014年的6446.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003.8亿元,累计增长了39.7%。 其中,2015年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再生资源价格持续下行,回收总值同比下跌20%。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回收总值持续升高。
回收利用率有待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88亿吨,而再生资源回收量为3.54亿吨,看似回收利用率达到了123%,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因为再生资源回收量包括了国内外的来源,而固体废物产生量只包括了国内的来源。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以国内固体废物产生量为分母,以国内再生资源回收量为分子,那么我国2019年的回收利用率只有51.5%。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日本的回收利用率为86%,德国为79%,美国为69%。这说明我国再生资源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潜力和空间,需要进一步提高回收利用率,提升资源效率。
三、再生资源行业投资分析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和政策支持,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关注度和信心不断提升,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数据,2014-2019年,我国10大类别再生资源行业的投资总额由2014年的1046.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47.6亿元,累计增长了47.9%。其中,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等五大类别占据了投资总额的90%以上。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随着再生资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转变。根据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数据,2014-2019年,我国10大类别再生资源行业的投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传统领域的投资比重逐渐下降,从2014年的82.5%降低到2019年的73.8%;另一方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等新兴领域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从2014年的7.1%增长到2019年的15.7%。这说明投资者对于新兴领域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更加看好,对于传统领域的技术改造和环保治理更加重视。
投资效益稳中有升。随着再生资源行业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投资效益稳中有升,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该行业。根据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数据,2014-2019年,我国10大类别再生资源行业的投资效益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销售收入由2014年的6446.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003.8亿元,累计增长了39.7%;利润总额由2014年的386.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12.5亿元,累计增长了32.7%;利润率由2014年的6%增长到2019年的5.7%,基本保持稳定;资产负债率由2014年的54.7%降低到2019年的49.6%,明显下降。
总之,再生资源行业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的行业,面临着政策支持、碳中和目标、市场需求等多重机遇,同时也要应对行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等多重挑战。投资者在选择投资该行业时,要充分了解行业的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各类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政策风险等因素,合理规划投资规模、结构和方向,把握投资机会,提高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