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 商业计划书;网站地图;

400-808-5396

2023年晶圆代工现状分析 国内晶圆需求爆发式增长

来源:2023年晶圆代工现状分析 国内晶圆需求爆发式增长      发布时间:2023-09-26

晶圆代工是半导体产业的一种营运模式,专门从事半导体晶圆制造生产,接受其他IC设计公司委托制造,而不自己从事设计的公司。晶圆代工市场规模反映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为1360亿美元,较2021年上涨24%。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其晶圆代工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晶圆代工的现状和格局。

一、国内晶圆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

国内晶圆需求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5G商用带来的芯片需求激增。5G商用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推动力,5G手机、基站、数据中心等应用对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的芯片有强烈需求。据统计,到2025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将超过10亿部,每部5G手机需要16颗射频PA芯片,以及更多的CIS、电源管理IC等器件。此外,5G基站数量也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3年,我国需要建设600万座5G基站,每个基站需要约1000颗功率MOSFET。

新能源汽车带动功率器件需求。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其对功率器件如IGBT、SiC、SJ MOSFET等有大量需求。据麦肯锡统计,平均每辆传统汽车中功率器件的成本为118美元,而纯电动汽车功率器件的成本为387美元,后者功率器件成本是前者的3.28倍。预计到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80万辆,仅在新能源汽车上就会有6.66亿美元的功率器件需求传导至8英寸晶圆。

云计算中心扩容提升电源管理IC需求。云计算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其对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有极高要求。随着5G商用带来海量数据爆发,云服务数据中心需要不断扩容和升级,这将带动电源管理IC等芯片的需求。据IDC预测,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6230亿美元。

国产替代推动国内芯片制造能力提升。近年来,在国际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了国产芯片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已经拥有1万多家芯片设计企业,其中不乏高通、华为、博通等世界级Fabless公司。这些公司对国内晶圆代工厂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和需求。

二、国内晶圆代工厂的现状和格局

根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12027亿元,其中制造业销售额为372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晶圆代工业务占比约为40%,约为1491亿元。国内晶圆代工厂主要分布在8英寸和12英寸两个尺寸,各有其优势和局限。

8英寸晶圆代工厂。8英寸晶圆代工厂主要服务于功率器件、模拟器件、电源管理IC、CIS、指纹识别IC、显示驱动IC等领域,这些领域的芯片需求量大、增长快、技术稳定、成本低。目前全球8英寸晶圆代工市场由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等几家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较小。据SEMI统计,2020年全球8英寸晶圆月产能为2469万片,其中中国大陆占比约为20%。国内8英寸晶圆代工厂主要有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华润微电子、紫光集团等,其中中芯国际是最大的一家,其8英寸产能约为50万片/月。

12英寸晶圆代工厂。12英寸晶圆代工厂主要服务于高性能计算、5G通信、存储器等领域,这些领域的芯片需要更先进的制程和技术,对产能和质量有更高要求。目前全球12英寸晶圆代工市场由台积电、三星、格芯等几家厂商垄断,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极低。据SEMI统计,2020年全球12英寸晶圆月产能为700万片,其中中国大陆占比仅为4.5%。国内12英寸晶圆代工厂主要有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紫光展锐等,其中中芯国际是最大的一家,其12英寸产能约为30万片/月。

computer-motherboard-with-dolls_1286-36.jpg

三、国内晶圆代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国内晶圆代工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技术差距仍然存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晶圆代工厂在制程技术上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台积电已经实现了5nm制程的量产,并正在研发3nm制程;而中芯国际最先进的制程是14nm,并受到美国出口限制的影响无法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材料;其他国内厂商的制程水平更低,多数在28nm以上。这导致了国内厂商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不足,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产能扩张受限。由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供应链高度依赖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国内晶圆代工厂在扩建产能时面临着设备和材料的供应风险。特别是在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制裁,使得国内晶圆代工厂在引进先进设备和材料时遭遇了更大的困难。据报道,美国商务部已经将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14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其出口技术和产品。这对国内晶圆代工厂的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晶圆需求的增长,国内晶圆代工厂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一方面,国内厂商之间需要争夺客户和市场份额,特别是在8英寸晶圆领域,国内厂商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竞争更为激烈;另一方面,国内厂商也需要面对来自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巨头的挑战,这些厂商在技术和产能上都有明显优势,而且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机遇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促进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为晶圆代工厂提供了资金、税收、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在面对技术封锁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国内晶圆代工厂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力度,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引进消化等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例如,中芯国际成功研发出14nm FinFET制程,并实现了量产;华虹集团推出了90nm BCD制程,并打破了欧美日韩在该领域的垄断;紫光展锐率先推出了28nm HKMG制程,并实现了5G基带芯片的量产。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半导体芯片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据IC Insights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03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这为国内晶圆代工厂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总之,2023年是中国晶圆代工行业的关键一年,面对挑战和机遇,国内晶圆代工厂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抓住市场需求的机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热门类别

晶圆代工 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