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 商业计划书;网站地图;

400-808-5396

2023年再生塑料无害化处理行业分析

来源:2023年再生塑料无害化处理行业分析      发布时间:2023-09-26

再生塑料是指将废弃的塑料经过回收、清洗、分拣、熔融造粒等物理或化学方法重新制成塑料原料,用于替代原生塑料,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再生塑料无害化处理是指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弃塑料经过特殊的技术手段,使其达到无毒无害的标准,从而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23年中国再生塑料无害化处理行业进行分析:

一、行业现状

  1. 行业规模

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的数据,2021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较2020年增加约300万吨,同比增加19%,废塑料回收利用产值约为1050亿元。其中,PET、PE、PP等常见品种占据了废塑料回收量的70%以上,而ABS、PS、PA、PC等工程塑料则占据了废塑料回收利用产值的60%以上。

  1. 行业问题

尽管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废塑料来源不稳定。由于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国内废塑料供应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不完善,废塑料回收率较低,导致再生塑料企业难以获取稳定和优质的原料。

废塑料污染严重。由于部分废塑料含有重金属、阻燃剂、增塑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就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同时,由于部分再生塑料企业采用落后的设备和工艺,造成二次污染。

再生塑料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废塑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分类和检测,就会导致再生塑料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部分不良商家掺杂劣质原料或添加过量填充剂,降低了再生塑料的品质。

top-view-collection-plastic-carton-waste_23-2148666800.jpg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再生塑料行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等原则和措施,并明确了固体废物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并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提出了推进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并对循环经济相关活动给予了税收、金融、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城乡统筹的废弃塑料回收体系,提高废弃塑料回收利用率,加强废弃塑料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和推广等。

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关于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并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三、行业技术

再生塑料无害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法是指通过机械或热力作用,将有毒有害物质从废塑料中分离或固化,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标准。化学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物质,或将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标准。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再生塑料无害化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水等)作为溶剂,将废塑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溶解出来,从而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溶解能力强、选择性好、操作温度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也存在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能耗大等缺点。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是利用超声波作为外加能量,促进废塑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与溶剂(如水、醇等)之间的传质过程,从而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超声波功率难以控制、溶剂回收难度大等缺点。

微波辐射法。微波辐射法是利用微波作为电磁波能源,对废塑料进行加热或催化裂解,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气态或液态的小分子物质,从而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微波设备昂贵、反应条件难以控制、裂解产物复杂等缺点。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废塑料中的重金属离子或其他有毒有害离子吸附在树脂上,从而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成本低、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也存在离子交换树脂价格高、再生难度大、吸附效率低等缺点。

以上是对2023年再生塑料无害化处理行业分析的简要介绍,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您可以咨询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