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 商业计划书;网站地图;

400-808-5396

2023年焦化行业深度分析焦化产能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

来源:2023年焦化行业深度分析焦化产能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23-10-16

焦化行业是煤炭深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产品是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电力等领域。焦化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要求、钢铁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23年焦化行业的深度分析进行介绍:


一、焦化产能现状

根据Mysteel调研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已淘汰焦化产能2326.00万吨,新增4927.50万吨,净新增2601.50万吨。碳中和背景下,2022-2025年仍将持续实施减量置换,产能审批将趋严产能释放变缓,减量置换背景下,产能也可能有下降。

2012-2021年,中国焦炭产量呈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受钢铁行业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煤焦化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全国焦炭产量累计为4.71亿吨,同比增长7.54%。2020年下半年,我国煤焦化行业逐步摆脱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生产运行总体平稳,焦炭产量几乎维持不变,约为47116.1万吨,同比减少0.02%。2021年,中国焦炭产量继续下降,下降至46445.8万吨,同比减少1.42%。

我国煤焦化行业呈现出以钢铁联合煤焦化企业和独立煤焦化企业共同存在的竞争格局。钢铁联合煤焦化企业一般受到各地环保容量限制,并且产业链延伸程度较低,炼焦副产品如煤焦油、焦炉煤气等深加工程度不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独立煤焦化企业向钢铁企业和其他冶炼企业销售焦炭产品,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炼焦副产品的加工和焦炉气的综合循环利用。对于独立煤焦化企业来说,丰富的产品结构和较长的产业链是其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目前,我国煤焦化行业基本形成了以金鼎钢铁集团等多个钢铁企业配套煤焦化和中国旭阳集团、陕西黑猫、美锦能源等独立煤焦化企业为主体,中小煤焦化企业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显示,2023年3月底全国共有冶金用生产型企业共计280家(不含土法生产型),其中钢铁联合型66家(占比23.7%),非钢铁联合型214家(占比76.3%)。


二、焦化供需格局分析

我国焦炭产品约85%由钢铁行业消耗,钢铁产量变化直接影响焦炭产品需求,从而影响焦炭行业的景气程度。根据阳光焦化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产量分别为9.28亿吨、9.87亿吨和1.05亿吨,同比增长6.6%、6.3%和6.6%,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1年上半年,受基建投资、汽车制造等行业复苏的拉动,我国钢铁行业产量达到5.93亿吨,同比增长11.8%。

2020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约为47065.1万吨;2021年上半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为23367.5万吨,同比增长2.4%。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全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5935万吨,同比减少2.4%。随着钢铁消费量下降和电炉钢的发展,以及氢冶炼等新技术应用,焦炭消费将呈逐渐下降趋势。

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看,2020年我国焦炭供需基本平衡,供需缺口为-51万吨,缺口率为-0.1%。2021年上半年,我国焦炭供需出现紧张局面,供需缺口为-1872万吨,缺口率为-8%。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全年我国焦炭供需缺口将达到-4490万吨,缺口率为-9.8%。这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环保限产、安全检查、能耗双控等因素导致焦化企业开工率下降,同时钢铁企业对高品质焦炭的需求增加,导致市场供不应求。


三、结语

总之,2023年是焦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环境保护、产能置换等多重挑战和机遇。焦化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延伸产业链条和增加附加值,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热门类别

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