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的商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和价值等方面的分布状况。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等方面的特点,也影响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地位。
根据海关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2%。从商品结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下降。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占出口总值的58.3%,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其零配件、船舶、电工器材分别增长48.2%、26.8%、16.2%。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07万亿元,占17.5%。
- 进口商品结构多元化。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消费品进口扩大。前三季度,我国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加16.5%。其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8.6亿吨,增加31.8%;铁、铝等金属矿砂10.86亿吨,增加7.8%。同期,进口消费品1.46万亿元,增长3.1%。其中,干鲜瓜果及坚果、医疗保健品分别增长22.8%、18.5%。
- 贸易方式结构多样化。一般贸易占比提高,加工贸易占比下降。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8.9万亿元,同比增长4%,占进出口总值的61.4%,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万亿元,同比下降9%,占19.5%,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
- 贸易伙伴结构稳定优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好于整体。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占进出口总值的46.5%。其中,对东盟、中亚五国、南亚八国的进出口分别增长7%、15%和11%。
总之,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了规模稳中有增、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这表明我国外贸企业在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困难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拓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为我国外贸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