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工程是指通过各种工程手段,改善河道的水文、水力、水质、水生态等条件,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航运、供水、灌溉等功能,保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河道整治工程涉及河道清淤、控导、护岸、堵汊、裁弯、展宽、疏浚等多个方面,是一项技术性强、难度大、影响广泛的综合性工程。
本文根据《温州市高铁新城前汤河、站前河河道治理及周边滨水绿地规划初步设计》及相关批复,编制了2023年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本项目为温州市高铁新城前汤河、站前河河道治理及周边滨水绿地工程。地处温州市瓯海区,整治范围全长约10.5公里,其中前汤河约6.5公里,站前河约4公里。整治内容为:全线河道清淤、控导和护岸工程,局部截弯取直和裁弯工程,沿岸滨水绿地和步行道建设,桥梁改造和新建等。
图1.1-1 工程平面图
1.2 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如下表所示:
表1.2-1 主要工程量表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
河道清淤 | m³ | 1200000 |
控导和护岸 | m | 21000 |
截弯取直和裁弯 | m | 3000 |
滨水绿地 | m² | 150000 |
步行道 | m² | 100000 |
桥梁改造和新建 | 座 | 10 |
1.3 工程建设规模
(1)工程建筑物级别为3级,围堰等临时建筑物为5级;
(2)使用年限:本工程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3)耐久性:工程所处环境等级为三类,混凝土最小保护厚度为30mm,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25mm,抗冻等级为F50。适宜水灰比为0<0.58,应掺杂用引气剂,适宜含气量为(4.5±1)%,并同时满足下表:
表1.3-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与配合比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 标准值fck(MPa) | 最小值fcm(MPa) | 最大值fcm(MPa) |
---|---|---|---|
C15 | 15.0 | 20.0 | 26.0 |
C20 | 20.0 | 25.0 | 33.0 |
C25 | 25.0 | 30.0 | 38.0 |
二、编制依据
2.1 编制依据
(1)设计明确的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现行规范。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有关国家现行水工及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
(3)《温州市高铁新城前汤河、站前河河道治理及周边滨水绿地规划初步设计》及相关批复。
2.2 编制原则
(1)秉着以事实出发,严密贴近现场实际,保证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直接指导现场施工;
(2)合理组织,精心施工,确保施工工作在业主的工期要求内完成;
(3)严谨遵守设计明确的规范、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及相关文件。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4)在施工安排上,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技术规程,坚持科学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尽量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的流水施工,降低周转材料的投入和人员投入,保证有序的施工,避免造成窝工。
(5)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的整体科技含量,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6)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施工组织安排
3.1 本工程主要施工顺序如下:
(1)临时河道围堰施工,基坑断水作业;
(2)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前需要根据土方开挖量及施工工期计划,安排施工机械数量及施工人员数量;
(3)桩基施工,桩基施工前进行桩位放样;
(4)底板浇筑,底板浇筑时需要进行护岸挡墙定位;
(5)挡墙砌筑;
(6)土石方回填。
3.2 施工准备
施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全线放样,如坐标有出入或需做必要修改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施工单位必须先将有关的控制点、桩基桩位现场放样,做好标记,经监理等有关单位同意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3 施工组织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本项目的管理和协调,成立了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组织领导小组。该小组由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分包单位负责人组成。该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本项目的各项计划、方案和措施,并对本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该小组的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和执行本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和月度进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制定和执行本项目的总体质量控制计划和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计划,并对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定,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缺陷;
(3)制定和执行本项目的总体安全管理计划和分部分项安全管理计划,并对各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事故;
(4)制定和执行本项目的总体文明施工计划和分部分项文明施工计划,并对各施工现场进行文明施工检查和评价,及时整改不文明行为和现象;
(5)协调本项目的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本项目的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的问题,维护本项目的正常施工秩序;
(6)及时向业主、监理等有关单位汇报本项目的施工情况,听取并执行其合理的意见和指示。
(7)组织和参与本项目的各项会议、检查、验收等活动,及时反馈和解决本项目的各项问题和困难。
四、施工技术方案
4.1 河道清淤方案
(1)清淤范围:本工程的清淤范围为前汤河、站前河全线,清淤长度约为10.5公里,清淤宽度约为20米,清淤深度约为1.5米,清淤量约为120万立方米。
(2)清淤方法:本工程采用挖泥船进行水下清淤,挖泥船的型号为ZC-150,挖泥能力为150立方米/小时,挖泥范围为10米×10米。挖泥船将河道底部的淤泥吸入泥浆管道,通过浮管输送到岸边的泥浆池,经过沉降分离后,将清水回排到河道,将干泥运送到指定的处置场地。
(3)清淤步骤:
a. 按照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对河道进行放样和标线,确定清淤范围和标高;
b. 在河道两岸设置临时码头和浮桥,便于挖泥船和运输车辆的进出;
c. 在河道两岸设置临时泥浆池,用塑料布或其他防渗材料进行防渗处理,设置排水管道和回排管道;
d. 在指定的处置场地设置临时堆场,用塑料布或其他防渗材料进行防渗处理,设置排水管道和回排管道;
e. 按照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分段分层进行水下清淤作业,每段长度不超过500米,每层厚度不超过0.5米;
f. 按照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对清淤后的河道底部进行检查和复测,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进行补挖或填平;
g. 将清淤出的泥浆输送到岸边的泥浆池,经过沉降分离后,将清水回排到河道,将干泥装载到运输车辆上,运送到指定的处置场地;
h. 在处置场地对干泥进行堆放、压实、覆盖等处理,使其达到环保要求;
i. 完成清淤作业后,对河道两岸的临时设施进行拆除和恢复,并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美化。
4.2 控导和护岸方案
(1)控导工程:本工程的控导工程主要包括前汤河上游段的截弯取直工程和站前河中下游段的裁弯工程。截弯取直工程是指在原有河道中截取一段直线作为新河道,并在原有弯曲部分设置堵汊工程。裁弯工程是指在原有弯曲部分切除一部分土体,并在切除部分设置护岸工程。控导工程的目的是改善河道水流状态,提高河道流量和流速,减少河道冲刷和淤积。
(2)护岸工程:本工程的护岸工程主要包括前汤河、站前河全线的护岸工程。护岸工程是指在河道两岸设置各种结构形式的工程,以防止河道冲刷和坍塌,保护河道稳定和美观。本工程采用生态护岸的方式,即在河道两岸设置生态袋、生态格栅、生态砖等材料,种植柳树、芦苇等植物,形成具有防护、美化和生态功能的护岸。
(3)控导和护岸工程的施工步骤:
a. 按照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对河道进行放样和标线,确定控导和护岸的范围和标高;
b. 在控导和护岸的施工区域,设置临时围堰,进行基坑断水作业;
c. 在截弯取直和裁弯的施工区域,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将开挖出的土方运送到指定的处置场地;
d. 在截弯取直的施工区域,进行堵汊工程的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
e. 在裁弯的施工区域,进行护岸工程的施工,采用生态袋、生态格栅、生态砖等材料,并种植柳树、芦苇等植物;
f. 在其他河段,进行护岸工程的施工,采用生态袋、生态格栅、生态砖等材料,并种植柳树、芦苇等植物;
g. 完成控导和护岸工程后,对河道底部进行清理和平整,并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美化。
4.3 滨水绿地和步行道方案
(1)滨水绿地:本工程的滨水绿地是指在河道两岸设置的具有景观、休闲、环保等功能的绿化带。滨水绿地的宽度约为10米,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滨水绿地主要采用草坪、灌木、花卉等植物进行绿化,并设置一些休闲设施,如长椅、垃圾桶、健身器材等。
(2)步行道:本工程的步行道是指在滨水绿地内设置的供人们步行或骑行的道路。步行道的宽度约为3米,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步行道主要采用混凝土或沥青铺装,并设置一些交通设施,如路灯、路牌、路障等。
(3)滨水绿地和步行道的施工步骤:
a. 按照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对滨水绿地和步行道进行放样和标线,确定滨水绿地和步行道的范围和标高;
b. 在滨水绿地和步行道的施工区域,进行土方开挖或填筑作业,将开挖或填筑出的土方运送到指定的处置场地或堆场;
c. 在滨水绿地的施工区域,进行土壤改良作业,按照设计要求添加有机肥料、石灰、腐殖质等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d. 在步行道的施工区域,进行路基处理作业,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平整、浇水等工序,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平整;
e. 在步行道的施工区域,进行路面铺装作业,按照设计要求选择混凝土或沥青材料,进行摊铺、压实、养护等工序,保证路面的平整和耐久;
f. 在滨水绿地和步行道的施工区域,进行绿化种植作业,按照设计要求选择草坪、灌木、花卉等植物,进行栽种、浇水、施肥等工序,保证植物的生长和美观;
g. 在滨水绿地和步行道的施工区域,进行休闲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安装作业,按照设计要求选择长椅、垃圾桶、健身器材、路灯、路牌、路障等设施,进行固定、调试、检验等工序,保证设施的功能和安全。
4.4 桥梁改造和新建方案
(1)桥梁改造:本工程的桥梁改造是指对沿线已有的桥梁进行结构加固、外观美化或功能改善等措施。本工程共涉及5座桥梁改造,分别为前汤河上游段的前汤大桥和前汤中桥,站前河上游段的站前大桥和站前中桥,站前河下游段的站前小桥。桥梁改造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并设置人行道和护栏。
(2)桥梁新建:本工程的桥梁新建是指在沿线新增的桥梁位置进行新建桥梁。本工程共涉及5座桥梁新建,分别为前汤河中下游段的前汤西桥和前汤东桥,站前河中下游段的站前西桥和站前东桥,站前河下游段的站前南桥。桥梁新建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并设置人行道和护栏。
(3)桥梁改造和新建的施工步骤:
a. 按照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对桥梁进行放样和标线,确定桥梁的位置和标高;
b. 在桥梁的施工区域,设置临时围堰,进行基坑断水作业;
c. 在桥梁改造的施工区域,进行旧桥拆除作业,将拆除出的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处置场地;
d. 在桥梁改造和新建的施工区域,进行桩基施工作业,采用钻孔灌注法或打入法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或钢管桩;
e. 在桥梁改造和新建的施工区域,进行墩台施工作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板支架、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
f. 在桥梁改造和新建的施工区域,进行桥面施工作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进行模板支架、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或钢梁吊装等工序;
g. 在桥梁改造和新建的施工区域,进行人行道和护栏施工作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进行模板支架、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或钢材焊接等工序;
h. 完成桥梁改造和新建后,对桥梁进行清理和检验,并对桥梁进行外观美化和标识设置。
五、施工安全和文明措施
5.1 施工安全措施
(1)制定和执行本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2)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防护,设置围挡、警示牌、警示灯等设施,划分安全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材料进行合格检验和储存,防止其受潮、变质、损坏或丢失;
(5)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和事故,做好应急预案和救援准备;
(6)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完成后的工程进行安全验收,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5.2 施工文明措施
(1)制定和执行本工程的文明施工制度和文明施工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教育和培训,提高文明素养和形象;
(2)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现场进行文明施工管理,保持现场清洁、整齐、有序,避免扬尘、噪音、污水等污染;
(3)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文明使用,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噪音、废气、废水等污染;
(4)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材料进行文明采购、运输、储存、使用,避免其造成资源浪费或环境破坏;
(5)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过程进行文明施工监督和评价,及时表彰优秀的文明施工单位和个人,及时纠正不文明的施工行为和现象;
(6)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对施工完成后的工程进行文明验收,确保其符合美观标准和环保要求。
六、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的施工总工期为12个月,按照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施工:
(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调配、施工材料的采购和储存、施工现场的勘察和放样等工作。该阶段的工期为1个月。
(2)河道清淤阶段:主要包括河道清淤、泥浆处理和处置等工作。该阶段的工期为4个月。
(3)控导和护岸阶段:主要包括控导、护岸、堵汊、裁弯等工作。该阶段的工期为3个月。
(4)滨水绿地和步行道阶段:主要包括滨水绿地、步行道、绿化种植、休闲设施和交通设施等工作。该阶段的工期为2个月。
(5)桥梁改造和新建阶段:主要包括桥梁改造、桥梁新建、桥面铺装、人行道和护栏等工作。该阶段的工期为2个月。
(6)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包括对完成的工程进行清理、检验、验收和移交等工作。该阶段的工期为1个月。
本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图6-1 施工进度计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