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 商业计划书;网站地图;

400-808-5396

2023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2023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1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工程塑料,主要制品有纤维、薄膜、管材、板材、棒材、多孔材和异型材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轨道交通、市政建设、石油化工、矿山冶金电力、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本报告旨在分析2023年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评估其市场规模、供需平衡、竞争格局、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为相关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一、市场规模

根据同丰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市场规模约为9.21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0.03亿美元,年增长率为8.9%。中国市场规模增长快速,预计将由2022年的3.89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4.51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5.9%。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将从2022年的42.2%提升到2023年的45%。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市场主要可以分为低范围(黏均分子量在100万-300万之间)、中等范围(黏均分子量在300万-600万之间)和高范围(黏均分子量在600万以上)三个类别。其中,低范围产品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2022年销售收入约为5.3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57.7%;中等范围产品销售收入约为2.2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4.9%;高范围产品销售收入约为1.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7.4%。预计未来低范围产品仍将保持较高的需求水平,但高范围产品将有更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按照不同应用领域,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市场主要包括被单、挤压不规则产品、管材、纤维、医疗和其他领域。其中,被单是最大的应用领域,2022年销售收入约为3.7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0.8%;挤压不规则产品销售收入约为1.8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0%;管材销售收入约为1.4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6%;纤维销售收入约为1.0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1.7%;医疗销售收入约为0.6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7.2%;其他领域销售收入约为0.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3%。预计未来被单和挤压不规则产品仍将是主要的消费领域,但纤维和医疗领域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尤其是在国防军事和生物医疗方面的应用。

二、供需平衡

根据华经情报网发布的《2022年全球及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现状分析,供需缺口较大「图」》

gx.png

2022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约为22.5万吨,产量约为18.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2.2%;全球需求量约为20.5万吨,市场缺口约为2万吨。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约为13.8万吨,产量约为8.02万吨,产能利用率为58.1%;中国需求量约为10.51万吨,市场缺口约为2.49万吨。由此可见,全球和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市场均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尤其是在高端产品方面,仍需依赖进口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3.5万吨,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需求量将达到12.5万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全球和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业都在加快扩产步伐。据了解,目前全球有多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在建或计划中,总投资额达到数十亿美元。其中,中国有多个项目已经投产或即将投产,包括:

  •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于2022年6月投产;
  • 河南沃森超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于2022年9月投产;
  • 九江中科鑫星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
  • 塞拉尼斯(南京)化学有限公司10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计划于2023年底投产。

预计到2023年底,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将达到30万吨左右,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将达到20万吨左右。届时,全球和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市场的供需平衡将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缺口。

三、竞争格局

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规模化将成为趋势》,目前世界上只有荷兰、美国、日本、中国4个国家实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继续写:

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其中,荷兰的DSM公司和美国的Honeywell公司是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领导者,其产品分别为Dyneema和Spectra,主要应用于防弹、航空航天、渔业等领域。日本的三菱化学和东丽公司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其产品分别为Twaron和Technora,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体育等领域。中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了以北京中科华星、江苏中科华星、江苏中科鑫星、江苏中科新材料、山东中科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防弹、轻型化、新能源等领域。

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竞争格局

企业名称国家/地区主要产品/品牌主要应用领域
DSM公司荷兰Dyneema防弹、航空航天、渔业等
Honeywell公司美国Spectra防弹、航空航天、渔业等
三菱化学日本Twaron汽车、工业、体育等
东丽公司日本Technora汽车、工业、体育等
北京中科华星中国中科华星防弹、轻型化、新能源等
江苏中科华星中国中科华星防弹、轻型化、新能源等
江苏中科鑫星中国中科鑫星防弹、轻型化、新能源等
江苏中科新材料中国中科新材料防弹、轻型化、新能源等
山东中科新材料中国中科新材料防弹、轻型化、新能源等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除了纤维外,其他类型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也有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如:

被单:美国的GUR公司和德国的Rochling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被单生产商,其产品分别为GUR和Polystone,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等领域。中国的河南沃森超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泰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有限公司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产品分别为沃森和泰山,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等领域。

挤压不规则产品:美国的Quadrant公司和德国的Rochling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挤压不规则产品生产商,其产品分别为Tivar和Polystone,主要应用于机械设备、输送系统等领域。中国的广东金利达塑胶有限公司和浙江金利达塑胶有限公司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产品分别为金利达和金利达,主要应用于机械设备、输送系统等领域。

管材:美国的GEM Plastics公司和德国的Rochling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生产商,其产品分别为GEM和Polystone,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市政建设等领域。中国的江苏中科华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业有限公司和山东泰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有限公司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产品分别为中科华星和泰山,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市政建设等领域。

四、技术水平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制备技术主要有两种:溶液法和气相法。溶液法是将乙烯在高压下与催化剂接触,使之在溶剂中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液,再经过分离、干燥、造粒等步骤,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颗粒。气相法是将乙烯在低压下与催化剂接触,使之在气相中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再经过压缩、造粒等步骤,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颗粒。

目前,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制备技术主要掌握在荷兰的DSM公司和美国的Honeywell公司手中,他们分别采用了自主开发的溶液法和气相法,并拥有相关的专利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则主要依赖于引进或仿制这两种技术。中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备技术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气相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技术,该技术采用了自主设计的流化床反应器和新型催化剂体系,可以实现对黏均分子量、结晶度、支化度等性能参数的调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溶液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技术,该技术采用了自主设计的管式反应器和新型催化剂体系,可以实现对黏均分子量、结晶度、支化度等性能参数的调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溶液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技术,该技术采用了自主设计的湿纺装置和新型溶剂体系,可以实现对纤维强度、模量、延伸率等性能参数的调控,提高了纤维质量和生产效率。

以上技术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获得了一些国内外的专利和奖项,体现了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备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