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将实现以下目标:
- 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 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更加完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
- 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为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提出了三大重点任务、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其中:
- 三大重点任务包括: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
- 五大重点工程分别为: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园区循环化发展工程、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
- 六大重点行动分别是: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行动和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国将聚焦四大产业:再制造产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和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和保护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增长点。据预测,到2025年,这些产业将分别实现产值2000亿元、1000亿元、5000亿元和300亿元。
总之,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和国家战略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将在“十四五”时期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