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 商业计划书;网站地图;

400-808-5396

抚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抚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3

1691026790999.jpg

项目开展的背景

(1)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中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而创新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必须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补上实践育人短板。

(2)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于2017年9月25日以教材〔2017〕4号文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3)2018年11月2日至4日,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推进会和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论坛相继在抚州举行。会上,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蔡青代表抚州市政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省教育厅将此次会议放在抚州召开表示衷心感谢,对全省各地教育同仁到抚州参会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一年来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我市把抓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举措,高位推动、统筹谋划,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蓬勃开展,受到广泛好评。最后,她向全省发出邀请,诚挚欢迎全省各地中小学生来抚研学,感受人文抚州,领略才乡文化。

(4)为有效的推动抚州市中小学综合课程,抚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工程经抚州市发改委(抚发改社会字[2013]20号)批准立项,于2019年6月通过一期竣工验收。

项目开展的必要性

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是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当前,在中小学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境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示范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

示范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其根本的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是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的重要方式

示范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当然,示范基地使用运营的价值还表现在,优化我市中小学课程结构,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与制度的创新。

经济效益显著支撑项目可行

抚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运营项目的开展运营符合国家与抚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鼓励类项目范围,项目选定商业模式具有先进性,前瞻性,成熟性;服务方案可行,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3,030.96万元、年均总成本费用2,156.30万元、年均经营成本1,934.64万元、年均纳税317.96万元(含所得税)、年均利润总额742.26万元、年均上缴所得税185.56万元、年均税后利润556.69万元、总投资收益率13.25%、投资利税率18.9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3.26%、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17.54%、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IC=12%)288.68万元、税前财务净现值FNPV(IC=12%)1,270.97万元、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9.50年、税前动态投资回收期8.59年、盈亏平衡点45.13%;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上数据表明,项目在为学生带来良好教育条件的同时,还可为国家上缴可观的税收。可以说项目在财务上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是可行的。

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在全省各地、各学校情况不一,发展势头总体不平衡,与兄弟省市先进做法相比,我省该课程的开设情况还不甚理想,且大多呈低迷之势,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片面认识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和社会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有着其特定的课程目标和实施领域。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学校是如何认识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就调研的29所学校来看,除了四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定认识外,其他25所学校对课程的本质存在着不够准确的认识,实施中存在着不够准确的做法。有的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解为活动大拼盘,将一切零散的学校活动均看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偏离了课程目标;有的将综合实践活动异化为学科外的科普性知识,以讲座的形式呈现,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宗旨;有的以学科实践活动替代综合实践活动,尤其在小学阶段,难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有的将传统的参观、春秋游、运动会、军训活动、班会活动、兴趣小组、社团、基地实践等活动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割裂了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到的四个领域;一些学校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混淆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价值。综上表明,学校对“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厘清和明确。

误解歪曲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课程形态相对于学科课程,旨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整合。这一课程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发挥生活世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试图追求的意义是帮助学生在反思、体验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本质的基本概括。然而调研显示,一些学校和老师没有认真深入地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本质,不了解该课程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是其他任何学科课程都无法替代的,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开可不开。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认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占用大量学生时间,与提高学生应试成绩无关,打着升学压力的幌子拒绝开设这门课程,简单地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影响学生所谓的主学科的成绩。

无序执行课程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刚要(试行)》(2001)指出,“从小学3年级开始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三课时。新课程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高中新课程的学分管理有明确的量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也有着非常明确的不同于一般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并需要学校积极地投入,其中,校本化的实施是根本的途径。但就调研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校长片面认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要走出校外组织活动,学生的安全成为隐患,实施中处于被动状态。我省大部分学校无论是课程计划还是课程实践都没有设置、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者是打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旗帜做着与之关系不大的事情,如成为考试学科的附加课、班会课等,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沦为“空置”和“候补”。

师资力量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型课程,需要教师重建教学观。在综合实践活动视野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构建意义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突出,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倾听者、观察者和引导者,并且在主题研究过程中和甚至和学生一样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对于我们当前的主流教学形式如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控制、整齐划一地进行教学,严重地违背个性差异规律、基本上将教育和学习局限于课堂、片面注重接受而忽视创造进行了颠覆性的挑战。因此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保证。

课程管理低效

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缺少长期、连贯、系统的课程管理和规划,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教育行政部门缺少对课程必要的行政评估和监督,导致学校对该课程存在可开可不开的侥幸心理;有的认为,就算开设了该课程,学生能力提高了,也无从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目标上去考察衡量,还不如抓好考试科目实实在在地提高分数来得划算。不少学校缺乏课程管理意识,没有对形成该课程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课程实施方案,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也只是临时指派几位老师负责,对课程内容的实施也缺少系统的组织和管理,导致教师缺乏课程意识,对课程的开发只是简单进行模仿,使课程零散开发、随意开发、盲目开发,开发的课程不能列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范畴。调查表明全省98%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检测体系,在学校有没有按规定落实国家课程,没有激励和惩罚措施;95%的学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上与不上”、“上好上坏”也都没有对应的措施,导致课程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缺乏最基本的保障。

课程资源悬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形态,使得“教什么”有了很大的自主权。据了解,2008年以来,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未能配备,让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门课程。因为没有教材统一配备教材,学校在教材的使用很不规范。学校和老师也缺乏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首先会导致主观存在没有教材的课程是不重要的错误片面的理解;其次导致学校和老师对实施这门课程无从下手。虽然有学校自行编写了一些主题方案,但由于缺少交流与审定,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不能遵循综合实践活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等内容选择的原则。甚至有些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大相径庭,仅仅找些课外科普知识进行授课,授课方式也是传统的满堂灌,缺乏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生活性和实践性。

发展目标

本基地是抚州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我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全方位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地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基地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运行伊始即达到省内领先,一年之内实现省内示范效应,两年打造国内知名品牌。

基地的教育目标

根据教育部指导纲要和课程目标要求,面向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通过创设社会性、生活化、活动型、体验性的活动环境、课程模块和实践过程,提供多渠道亲自实践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