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提出背景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现状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变革,最终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近年来,我国殡葬改革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受传统风俗、思想意识等影响,城市及周边私埋乱葬现象仍十分普遍。随着我国可用土地资源的日趋贫乏及“城市规划”政策的相继出台,散坟占用可耕地资源,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越发凸显。同时,各地不时出现墓价疯长的情况,让很多人都发出“死不起”、“葬不起”的感慨,这让上至政府下至殡葬业者着实感觉到了殡葬行业所处的困境。殡葬改革、公益性公墓的规划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对于民众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所以,科学规划建设殡葬设施,尤其是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保障好群众“死有所葬”的基本权益是当前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破解殡改难题、有效推进殡葬事业深入发展的可行之径。
政府对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重视
“十三五”期间,政府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为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形势和背景。广东省民政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广东省殡葬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守则》《关于建立健全经营性公墓监督管理机制的通知》、河府〔2018〕6号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殡葬管理的通告》都对推进和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出了目标和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是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省民政厅《广东省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河源市委、市政府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目标要求,解决龙川县开发建设中的旧坟搬迁问题,推进义都镇建设,使义都镇范围内迁移的坟墓及周边居民遗体(骨灰)得到安置,在星光村下坑黄牛鹰修建公益性公墓刻不容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主动,搞好协调配合,建设义都镇公益性公墓。
项目地理位置符合安葬的风水之说
项目地理位置是山形坐北朝南、负阴抱阳、明堂开阔、藏风聚气、青龙白虎环抱有情,主发富发贵,丁财两旺,男女寿高;且造福无穷、荫培子孙、富贵绵远,符合公墓选址要求。
本项目建设是本着“立足公益、尊重生命、打造精品、服务大众”的建设理念,按照省、市政府部门要求,重点解决我县开发建设中旧坟集中搬迁安葬问题,减轻县民丧葬负担,解决“死有所葬”问题,本着“价格低、葬式多、管理好、服务优”的运营模式,既解决县城建设中搬迁户的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又为推进我市殡葬改革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社会变革,推进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有利于节约殡葬用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市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必须正视土地日益减少,环境承载能力趋弱的形势。而且目前我市乱埋乱葬问题十分突出,修大墓风气盛行,浪费了大量土地。公益性公墓采取多种节地葬式,可节约土地大量的土地,有效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土地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大力推广城乡公益性公墓的需要
县城公益性公墓建设主要是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目的,坚持公墓的公益性,墓区整体和大多数的墓位用于公益性。本项目本身属于公益性项目,其建设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带动和推广省、市、县区域实现为城乡居民提供安葬骨灰和遗体的公共设施。合理布局,完善的殡葬服务设施,进而建立快捷便民的殡葬服务网络,能够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加快建设和推广公益性公墓。
本项目建设是倡导先进文化,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客观要求
本项目建设实际上是一场现代文明与愚昧落后的斗争,是对丧葬陋习的革命,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殡葬活动是一个地方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一个地方厚养薄葬风气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地方人们的孝敬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体现一个地方社会的文明程度。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步伐,提升全体市民的文明程度,就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殡葬文化,这既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应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如果放任“视觉污染”的发展,放松对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的要求,不仅会影响我市投资环境,也会影响我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整体形象。
是保护土地和森林资源的好做法
近年来,我县在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村、居违反国家规定,乱建墓地,坟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墓碑越建越高,非法占用山林、耕地乱埋滥葬骨灰的问题日益突出;上坟祭奠引发山林火灾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违规向城镇居民销售墓穴、骨灰寄存格位;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和规范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政府各级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工作。城乡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管理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九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创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城市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节约丧葬用地等优良作风,革除丧事大操大办、棺椁二次下葬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强全县公益公墓和骨灰堂的管理,建立、完善配套的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管理体系。
本项目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气象的展现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我市乱埋乱葬现象十分普遍,与我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整体形象不协调。在全面推进城镇建设中,如果不对墓葬秩序混乱现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任其蔓延发展,势必对全市城镇建设的有序推进带来阻碍和负面影响。公益性公墓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阵地,起到移风易俗,升华人们的思想的作用,使整个丧葬过程成为文明、健康、进步的活动。
城镇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目标,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正是殡葬改革题中之义。只有革除落后的传统丧葬习俗,树立文明治丧新风,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城镇社会风气的好转。只有推进葬式多样化、节地化,大力整治乱葬乱埋,才能确保市、镇和村的面容整洁,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展现社会主义新气象。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
需求分析
公益性公墓服务对象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性与相对稳定性是统一的。公墓的服务对象是死亡人口,其绝对增长性体现在,根据我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状况分析,21世纪四、五十五年代我国老年人口和死亡人口将达到相对的高峰期。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的死亡数及其变化是有规可循的渐变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特征为制定公墓建设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内部经营和管理战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据。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家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墓成为了唯一合法的专业殡葬场所。
根据龙川县《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全县户籍总人口98.66万人(单义都镇总人口接近3万人),总户数287583户。其中男性50.57万人,女性48.09万人,非农人口17.66万人,常住人口71.32万人,人口密度为320人/平方公里。全县(公安)出生人口13797人,人口出生率为13.98‰;死亡5275人,死亡率为5.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3‰。
随着县境交通区位大幅改善,工业、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至中期(2030年)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5‰测算,即年殡葬业务量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6‰测算,义都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承接巨大的公墓需求。
实施进度安排
建设工期
由于该项目属新建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工期计划为3年,即2021年1月~2024年1月。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以合理、科学、实用,坚持适应地区经济特点及运作要求原则,保障公墓的整体可持续性发展。
在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下,统筹安排好目的建设工作。具体进度计划如下:
2021年1月~3月,主要完成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划、立项、工程设计、征地补偿、场地平整、施工准备、招投标等);
2021年4月~2023年11月,主要完成主体施工。如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等施工;
2023年12月~2024年1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固定资产投资
1、工程费用:根据类似工程决算,并参考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指数信息进行调整,以单方指标计入,工程费用2,714.5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为2,473.00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为241.56万元。详细核算过程见附件: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总表。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其他费用估算根据类似工程决算,其均是以建安工程费和设备及安装费用之和为其计算基数,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投资,合计为1,336.85万元。详细如下表:
图表11-1 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核算过程
目录 2
第一章 总论 6
1.1 项目概况 6
1.1.1 项目名称 6
1.1.2 项目承办单位 6
1.1.3 项目拟建地址 6
1.1.4 项目建设性质 6
1.1.5 项目建设内容 6
1.1.6 项目建设条件 7
1.1.7 建设工期 7
1.1.8 项目性质 7
1.1.9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9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0
1.5 项目结论 10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12
2.1项目提出背景 12
2.1.1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现状 12
2.1.2 政府对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重视 12
2.1.3 项目地理位置符合安葬的风水之说 13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2.2.1 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3
2.2.2 大力推广城乡公益性公墓的需要 13
2.2.3 本项目建设是倡导先进文化,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客观要求 14
2.2.4 是保护土地和森林资源的好做法 14
2.2.5 本项目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气象的展现需要 14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 16
3.1需求分析 16
3.2项目服务规模与建设标准 16
3.2.1项目服务规模 16
3.2.2建设标准 17
第四章 项目的建设条件 19
4.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9
4.1.1 地理环境 19
4.1.2 经济环境 22
4.1.3 交通运输 23
4.2 项目建设用地条件 24
4.3 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24
第五章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25
5.1项目规划指导思想 25
5.2项目遵循的原则 25
5.3服务宗旨与目标 25
5.3.1 服务宗旨 25
5.3.2 建设目标 26
5.4总体规划要求 26
5.5方案设计 26
5.6业务用房建设标准 26
5.7结构设计 27
5.7.1 设计依据 27
5.7.2 设计要求 27
5.8其他设计 28
5.8.1给排水设计 28
5.8.2电气设计 30
5.8.3弱电设计 32
第六章 环境保护 33
6.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33
6.2综合利用和治理方案 33
6.3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33
6.4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33
6.4.1 噪声 33
6.4.2 废水 34
6.4.3 大气影响 34
6.4.4 废弃物影响 34
6.5运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34
6.5.1 污水治理 34
6.5.2 固体废弃物治理 34
6.6噪声防治措施 35
6.7环境影响评价 35
第七章 消防及安全 36
7.1劳动安全卫生 36
7.1.1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36
7.1.2安全生产 36
7.1.3卫生 36
7.2消防 37
7.2.1设计依据 37
7.2.2消防设计原则 37
7.2.3运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消防水源和消防水量 37
7.2.4消防措施 37
7.2.5消防安全 38
7.2.6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38
第八章 节能 39
8.1编制依据 39
8.2建筑节能目标 39
8.3建筑节能要求 39
8.3.1 总体规划方面 39
8.3.2 单体设计方面 40
8.4电气节能要求 40
8.5空调通风节能要求 40
8.6节水措施 41
第九章 项目管理 42
9.1基本要求 42
9.2管理总述 42
9.3质量管理 42
9.4进度管理 43
9.5合同管理 43
9.6资金管理 43
9.7现场管理 43
第十章 项目招标与实施进度安排 44
10.1项目招标 44
10.2实施进度安排 45
10.2.1 建设工期 45
10.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5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6
11.1 投资估算 46
11.1.1 编制说明 46
11.1.2 固定资产投资 46
11.1.3 项目总投资 47
11.2 资金筹措 47
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分析 49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50
13.1 结论 50
13.2 建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