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文件精神
中国政府于2015年5月19号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的制造强国蓝图. 即第一步: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的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年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可见,实现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是第一步,打好基础. 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我国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和共性技术缺位等”,同时指出中国制造升级版发展方向是最后实现“智能化”。
半导体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上游行业设备、材料、IP供应直接决定了半导体产品的研发水平和商业化进度,其中设备的能力又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图表2-1 半导体产业链构成情况
在全球封测行业市场中,目前三足鼎立的局势已经形成。其中,中国台湾占比54%,美国17%,中国大陆12%,日韩新等国分享不到20%的市场份额。
企业角度来看,全球封测前十大厂商中国台湾占据5家、中国3家、美国1家以及新加坡1家。2017年,来自中国台湾的日月光营收占比最高,达到19%。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但是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在多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封测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大陆企业最早以此为切入点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因此多年来封测业销售额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占比一直较高,封测产业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项目角度出发,半导体封装有传统封装和先进封装两种。随着先进封装规模的不断扩大,占比有逐渐接近并超越传统封装的趋势。对于东莞市通科电子有限公司来说,封测不再仅是以往单独代工环节,而是与设计、材料设备相结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所以,项目的投产有利于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文件精神。
中国半导体产业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迫在眉睫
推动“中国制造2025”一大目标就是从制造大国跻身“强国”之列,其中强化自主半导体设计、制造实力即一大重点,这是驱动“中国制造2025”实现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的核心。
为此,除了政策挹注大笔经费扶持国内半导体制造发展,近年在专用芯片ASIC及IC设计领域快速发展,据统计,未来三年国内各地至少将投入个半导体项目,到2023年,中国可望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半导体设备购入国家。但即便如此,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终究还是需要部分仰赖海外进口,尚且完全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直接导致主要技术、研发掌握国家遏制了中国的发展,
例如:美方在2019年5月16日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紧接着就强制要求美国企业遵守美国法律,停止与华为的一切交流与合作。是在亚洲地区,半导体行业巨头东京威力科创宣布遵守美方的“实体名单”,停止与华为的半导体业务。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东京威力科创在半导体行业影响力颇大:东京威力科创在日本一直都是半导体行业的龙头老大,放眼全球半导体行业,东京威力科创也能排到前三的位置。
在长达15年以上02专项的培育下,国内半导体产业企业中微、北方微、上微、盛美、睿励、中电科等依次在介质刻蚀、薄膜、曝光、清洗、量测、掺杂设备等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先进制程的关键设备必须向美国AMAT、LAM Research、KT、泰瑞达和日本的TEL、爱德万等等采购。
2019年中兴事件的“禁售事件”导致中国在半导体军用、民用产业被发达国家“锁住咽喉”。行业受到全民关注和国家领导的重视,高端芯片国产化、半导体产业国产化、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势在必行。
项目通过半导体产业国产化,为我国“中国芯”制造企业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核心技术,项目具备以下产品工艺流程亮点:
图表2-2 项目产品工艺流程亮点
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实际战略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约亩,主要构建物总建筑面积109,413.34㎡。
主要建设内容有:
1、生产车间(含仓储功能),占地面积18,6.67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00 平方米,三层(标准车间);
2、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占地面积4,2.67 平方米,建筑面积21,333.33平方米,五层(钢混结构);
3、人才公寓(含食堂、娱乐室),占地面积5,3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00平方米,六层;
4、其它(保安门卫室),占地面积.00平方米,建筑面积.00平方米,一层;
5、其他辅助建筑(配电室、门卫、围墙、停车场)若干。
图表1-3 项目主要构建物一览表
项目生产规模
项目建成满负荷达产后,可实现每年生产销售220KK(第三年满负荷生产)封装测试半导体芯片。预计项目建设后年销售收入36,000.00万元规模(满负荷达成后),每年平均给政府带来税收约3,341.96万元(前五年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三免两减半政策”第六年起正常缴纳所得税)),具体核算指标参见附件:项目十年期营业收入一览表。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承办单位
1.1.3 承办单位介绍
(a)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b)承办单位业绩总结
1.1.4项目建设内容
1.1.5 项目生产规模
1.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7 项目拟建地址与性质
1.1.8建设工期
1.2 报告编制总体说明
1.2.1 法律法规
1.2.2 有关政策性依据文件
1.2.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1.2.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3 结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项目建设必要性
2.1.1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文件精神
2.1.2 中国半导体产业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迫在眉睫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 项目相关政策具备可行性
2.2.2 项目承办单位生产研发制造水平支撑项目可行
2.2.3 市场需求具备可行性
2.2.4 经济效益显著支撑项目可行
第三章 产品技术分析
3.1 主要项目产品以及工艺流程
3.1.1 产品类别
3.1.2 产品展示
3.1.3 产品工艺流程图
3.2 价格定位分析及满负荷达产产量
3.2.1 生产规模
3.2.2 项目产品售价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选址分析
4.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4.1.1 地理环境
4.1.2 交通运输
4.2 项目选址方案
4.2.1 项目选址的原则
4.2.2 选址方案的确定
第五章 建设内容和规模
5.1 设计依据和原则
5.1.1 编制依据
5.1.2 设计原则
5.2 项目建筑方案
5.2.1 建筑规模
5.2.2 设计构思
5.2.3 建筑特征
5.2.4 建筑智能化
5.3 结构设计方案
5.3.1 设计依据
5.3.2 结构设计
5.4 抗震设计方案
5.4.1 建筑物的形状设计
5.4.2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5.4.3 结构分析
5.4.4 非结构构件
5.4.5 结构材料与施工
5.5 公用及辅助工程
5.5.1 给排水工程
5.5.2 变配电工程
(a)生产设备配电工程
(b)功率补偿后装机量
(c)耗能指标计算
5.5.3 动力照明及防雷工程
5.5.4 消防工程
5.5.5 通风及空调系统
5.5.6 智能化系统工程
5.5.7 楼宇设备智能综合管理系统
5.5.8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5.5.9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6.1 环境评价依据及执行标准
6.1.1 环境质量标准
6.1.2 污染物排放标准
6.2 污染控制目标
6.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1 施工期污染排放情况
6.3.2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
6.3.3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
6.3.4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
6.3.5 固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6.3.6 表土保护
6.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6.4.1 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
6.4.2 营运期大气污染防治
6.4.3 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
6.4.4 绿化
6.5 环境保护的建议
6.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7.1.1 施工作业
7.1.2 用电设备
7.1.3 室内空气质量
7.2 安全措施方案
7.3 消防设施
7.3.1 消防用水
7.3.2 消防设备
7.3.3 消防用电
第八章 循环经济与节能节水措施
8.1 编制依据
8.2 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8.2.1 绿色设计原则
8.2.2 资源最佳利用原则
8.2.3 能源消耗最小原则
8.2.4 零污染原则
8.2.5 技术先进原则
8.2.6 加强控制管理,节约能源
8.3 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8.3.1 规划
8.3.2 建筑
8.3.3 结构
8.3.4 给排水
8.3.5 通风与空气调节
8.3.6 电气
8.3.7 景观
8.4 节能措施
8.4.1 采取新的节能技术和新工艺
8.4.2 公用工程节能措施
8.4.3 建筑节能措施
8.4.4 其他节能措施
8.5 节水方案
8.5.1 雨水利用方案
8.5.2 节水措施
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项目招标
9.1 项目组织机构
9.2 人力资源配置
9.3 项目招标
9.3.1 招标范围
9.3.2 招标工作机构人员组成
9.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 投资估算
10.1.1 编制说明
10.1.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0.1.3 项目流动资金核算
10.2 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
11.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1.2 编制依据
11.3 收入测算
11.3.1 预估说明
11.3.2 项目营业规模估算
11.4 销售税金及附加
11.5 成本核算
11.5.1 财务费用
11.5.2 管理、销售费用
11.5.3 研发费用
11.5.4 外购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11.5.5 其它成本
(a)折旧摊销
(b)修理费
(c)人工福利
11.5.6 总成本核算
11.5.7 利润核算
11.6 财务评价分析
11.6.1 盈利能力分析
(a)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b)财务净现值FNPV
(c)项目投资回收期Pt
11.6.2 投资收益率
11.6.3 不确定性分析
11.7 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
12.1.1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规划的相符性
12.1.2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
12.2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