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 商业计划书;网站地图;

400-808-5396

武威荣华颐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武威荣华颐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8

项目建设的背景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幸福健康的惠民事业,对发展经济,保障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尚不规范。

1691488103785.jpg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在全国的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医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全国卫生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7年我国已有2718所中医医院,床位数达32.15万多张,分别占全国医院和床位数的13.7%和12%;诊疗人次数达到了2.54亿次,入院人数750万人次,分别占医院总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的15.5%和11.6%;病床使用率达73%,全国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70.9%;平均住院天数为10.5天。全国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社区、农村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高,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中医药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公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中医药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中医药的投入长期不足,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城乡差距大,中西医之间差距大,地区之间不平衡,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弱,制约着我国中医药作用的充分发挥。

根据《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首要目标和任务是: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鼓励多模式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其中要求对地市级中医医院建成中医专科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中医医院,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和技术指导中心。

国家相继出台了加快卫生和中医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各级政府职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财政部、原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等文件中关于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在政府对公共卫生专项投入中,增加中医专项补助经费;在制定重大卫生发展规划时,充分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增加中医药建设项目份额;在重大科技计划中安排更多的中医药项目。

按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整体部署,依据统一的建设标准,对政府举办的县中医医院业务用房进行扩建,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到2010年完成县中医医院房屋设备改造和建设任务。

根据《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依据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标准,在全国有针对性地建设一定数量的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依据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按照填平补齐、扩建为主的原则,对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的业务用房进行扩建并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每省建设好一所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各地(市)建设好一所地市级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央重点支持10所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以及200所左右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建设。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武威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现有老城区由于多年的发展己无大的开发间,中心城区土地日趋紧张,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武威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武威市政府在最新的《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年)》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建设了武威新区,新区作为武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期间的重大建设工程,对进一步促进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此次开发建设的武威荣华颐养园项目就位于新城区。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本项目建设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现代中医医学发展的必要性举措。

本项目实施是武威市高端医疗卫生服务、高端中医颐养、体检和中医药旅游的需要。

本项目是落实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解决武威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必要性举措。

本项目实施是医院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需要。

项目场址及交通优势

武威荣华颐养园项目选址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武威新城区。拟建场址北至纬一路,即荣华工贸有限公司和威龙葡萄酒基地的南边界,西至经四路,东至经五路,南至纬三路。

项目拟建场址总占地面积50.6公顷。周边的交通条件极为便利,距其西侧约1公里处为规划临武高速南北向经过,向南通至武威城区,向北可通至民勤和临武,在西北侧设有上下匝道;基地西南侧有金大快速通道,是武威市建设城乡统筹核心区的轴线和通道。南侧连霍高速、312国道以及兰新铁路经过,均是河西走廊重要的交通联系线,连接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

随着交通、生态等条件的改变,武威市城市发展方向在市域层面将有新的调整,武威市未来借助各交通廊道的辐射效应,呈现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辐射发展。其中,基地所在的正东方向,既处于城市东西拓展轴的延伸,又受临武高速发展轴和金大快速通道发展轴两个方向拉动,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节点。

武威地区现有医疗卫生系统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医疗卫生资源来看,武威市高端医疗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城市按总体规划2030年市域203万人的基数,参考国内外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远期武威市卫生技术应达到2万人,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高端医疗服务缺乏,武威市全市目前尚无三级甲等医院,也无高端性医疗和康复结合的医疗服务基地,使本区域内的医疗就诊缺乏可选择性。医学教育滞后,目前,全市医学教育只有职业学校,缺乏医学高等学院,也缺乏特色职业学院(如护理学院、中药学院等),无法满足武威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

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尽合理。

全市卫生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较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差距较大,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和调整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城市不同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区域资源高度集中,功能重叠,新建城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明显不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及规划设置,滞后于区域内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全市医疗技术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与发达地区甚至西部其他城市差距明显。

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补偿方式比较单一。

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绝对值是较大的,但相对于卫生事业和居民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又明显不足。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社会公益性质功能淡化,医疗服务中经济导向行为突出,资金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政府对公共卫生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以药补医的不合理补偿机制依然存在,没有建立以绩效考核评价为依据的,定额定项补助和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稳定长效的经费补偿增长机制。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

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知名专家、人才储备、设备配置、科研水平等方面与省级医院及发达地区差距明显。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范围明显扩大,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还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

市、县(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还比较薄弱,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和检验能力不强。居民的死因谱和疾病潜发生了明显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武成市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成人吸烟率、饮酒率较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需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薄弱,全市缺乏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支撑力量的不足阻碍了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重大疾病危害因素仍未消除,防病治病任务极其繁重。

随着人群疾病潜的深刻变化,结核病、肝炎、碘缺乏病、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危害因素尚未消除,SASR、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防治技术、手段、经验不足,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疾患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增高,还需要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及时转变医学模式,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及其转化,调整防控策略。

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工程规划用地505963.3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13184.68平方米。

中医院

建筑规模40153.65㎡,层数为3层局部2层,框架结构形式。

设计内容:该单体为颐养园核心建筑。包括五部分,即中医、藏医门诊、体检中心、展示陈列区、中医理疗区、住院部。

中医、藏医门诊:该部分共计两层。包括中医诊治医疗、中医针灸、理疗、推拉按摩、薰蒸、中医养生保健、藏医为主要服务内容。

体检中心:该部分共计三层。一层、二层为体检中心,主要包括中医体检室,物理体检室,健康培训讲座中心。三层为备用康复用房。

展示陈列区:设中(藏)医药文化馆和艺术馆两个部分。前有养生区,后有理疗区;让人在享受中医治疗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中医文化的精深与博大。

中医理疗区:该部分共计两层。设计内容:医生办公室,设备间,按摩、保健、针灸区,推拿、按摩、理疗、蜡疗、沙疗区,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

住院部:标准病房共计96间,3组护理单元。

中药加工区

建筑规模19500㎡,层数为2层局部1层,框架结构形式。

中医药展示、加工区依水而建,让人在轻松的环境与氛围中了解中医药的加工、制作。设计内容:包括中医制作加工,药库区,中医、藏医特殊疗养区,针灸室,按摩室,体育健身室,文艺室,茶牌室,气功室等。

宾馆

建筑规模10629.38㎡,层数为4层局部1层,框架结构形式。综合颐养宾馆会议中心座落在半岛西南侧,设置养生道场、国学讲堂、顶级SPA体验等养生项目,为游客提供完美的修疗养景象。

设计内容:一层设餐饮、会议中心、咖啡厅等,二层设办公室、接待室,三层、四层设专家客房。

别墅

建筑规模6172.5㎡,层数为2层,框架结构形式。利用高低起伏地形打造依山临水的修疗养养生园区格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疗养区建筑分布在山水相依中,引水入各个区域,挖地成池体现临的理念,沿溪谷打造两侧临水四合院疗养院,临水别墅岛设置日光沙滩区。

共设别墅13栋,为患者提供家庭式疗养。别墅座落在半岛之中设置养生道场、顶级SPA体验等养生项目,通过水上廊道与自然养生会所和中藏医院进行联系,为游客提供完美的修疗养景象。

四合院

建筑规模3347.24㎡,层数为1层,框架结构形式。

12栋四合院依水而建;让人感受到院中院的别致与幽静,以及中医与四合院一样的历史沉淀。四合院区别于其他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主要来自其院落布局的独特性。其布局体现“阴阳和谐、万法归一”的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院落布局极为谨慎。与中医文化遥相呼应。

招待所

建筑规模9329.86㎡,层数为3层局部2层,框架结构形式。为患者陪护人员提供住宿。

公寓

建筑规模24052.05㎡,层数为3层,框架结构形式。

15栋公寓每3栋组成一个独立院落形成5个组团,为专家和员工提供住宿。

室外交通系统

园区内主干道红线宽度24米,支路12米。室外停车场分5处集中设置,停车数量共计200辆。包括室外绿化、景观等。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武威荣华颐养院建设项目初步拟定的建设周期为25个月,2013年10月开始前期工作,2014年4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至2015年11月底竣工交付使用,施工工期17个月。

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58063.73万元,建设投资57166.61万元,建设期利息897.12万元。建设投资57166.6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42095.39万元,占建设投资73.64%;安装工程费8275.17万元,占建设投资14.48%;设备购置费1021.59万元,占建设投资1.79%;其他工程费用3068.64万元,占建设投资5.37%;预备费2705.81万元,占建设投资4.73%。

资金筹措

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为58063.73万元,其中:贷款15000万元,其余建设单位自筹。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