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金普华设计院!    我们专注:可研报告;规划设计; 商业计划书;网站地图;

400-808-5396

年产三亿只18650锂电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年产三亿只18650锂电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7

项目建设背景

政府大力支持,助力行业快速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各项扶持培育政策,为其上游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背景。

image.png

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统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重点建设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域,增强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能力;2013年工信部在《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国家战略;同年,工信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降低补贴下调幅度,预示以罚代补、以奖代补等机制将是补贴完全退出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驱动力;2015年财政部、工信部、国税总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提出对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对节能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增长,锂电池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2016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明确要求动力锂电类单体产能不低于8GWh,并提出到2020年动力锂电池总产能超过100GWh,形成年产销规模40GWh以上的龙头企业。2019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地方从2019年起完善政策,过渡期结束后将购置补贴集中用于支持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环节,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助力新能源汽车持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直接带动锂电需求的高速增长,锂电上游产业受益明显。良好的政策环境促使锂电池行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拉动锂电池市场需求

由于新能源汽车在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供给安全以及在空气污染防治、保护全民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从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并逐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得益于各地方政策刺激,我国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及产品研究上均已取得重大进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日益成熟,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逐渐由起步期转向全面提速阶段。

在2015-2018年期间,全球电动车(含纯电动车【BEV】及插电式混动车【PHEV】,但不含混动车【HEV】及燃料电池车【FCV】)出货量维持了较高的增速(CAGR3约56.8%)。2019年出货量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同比仅增长了8.76%,但电动车的渗透率较2018年的2.2%提高至2.5%。在欧洲市场强劲增长及中国逐渐接受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外国电动车进入本土市场的带动下,全球电动车出货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中性情景假设,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13%,CAGR6超过33%;相应地,全球新能源车用锂电池需求有望达到677GWh,CAGR6超过35%。根据报告《亚洲电动车电池:长期成长逻辑未受疫情影响》分析,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出货量及中国的市场占比应在今年下半年回暖。

图表2-1世界电动车销量与渗透率

1691395942508.jpg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动力电池仍然以锂系电池为主,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应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锂电需求在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带动下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为锂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下游资源与市场机遇。

项目发起

浙江某车业有限公司紧抓锂电池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临界点”这个历史性契机,以及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选择建设:年产三亿只18650锂电池建设项目。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40亩,计划投资规模约3亿元。项目规划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智能化、多功能化18650锂电池产业生产基地,项目整合发挥当地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信息化产业创新发展,对标国际先进区域锂电池产业发展水平,引领当地新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和全面升级;着力打造立足永康、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引领发展的锂电池产业高地,发展和培育“研、科、产、销”融合共生的区域产业总部功能体系。

年产三亿只18650锂电池建设项目的发展目标是:以现有40亩生产基地为龙头和核心区域,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引导和政府扶持,打造国内锂电池产业智能制造桥头堡。并为相关领域的上游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吸引相关产业落户永康。建议项目尽快开展,将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市场需求分析

燃油汽车销售承压,各国纷纷加码新能源汽车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可以看到部分经济体的社会隔离等防疫措施逐渐出现了放松的趋势,汽车市场被压抑许久的需求可能会随之逐渐复苏。考虑到疫情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汽车销售的全面复苏可能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中性情景假设,预计全球汽车需求将在2020年下滑约17.6%,随后在2021年反弹,全年增长约13.0%。

图表3-6全球汽车年度需求预测

1691395991558.jpg

纵使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也保持积极刺激的步调,例如在欧洲市场,无法满足环保要求的传统车企可能会面临数额巨大的罚款。此外,为了刺激经济,中国、德国、法国等汽车大国各自出台了新一轮的电动车补贴政策,补贴退坡的趋势有所缓解,进一步提振了新能源车的需求。因此,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全球电动车的需求量将会呈现出较高增长,主要是因为各国车企很可能会在销售新能源车并承担亏损、与生产传统汽车并支付大量罚金之间选择前者。而这样的选择会导致各大车企在新能源车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刺激相关的技术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动车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或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

图表3-7部分国家碳排放标准及规则时间表

1691396022889.jpg

图表3-8世界乘用车碳排放标准

1691396028098.jpg

国内主要通过“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与“企业新能源乘用车汽车积分(NEV)”双积分政策对车企的碳排放进行管理。CAFC主要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对车企产生影响。根据每个车企当年的产品组合,政府会为其设定明确的CAFC指标,并对超标的车企进行处罚。相应的,如果车企的CAFC值低于指标,那么就会得到相应的CAFC积分奖励。正积分可以在三年内结转,在企业超标时用于抵扣负积分;或转移给同集团下其他满足条件的企业,用于当年的负积分抵扣。

在能源车补贴方面,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比如2013年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2015年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8年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即“双积分”政策);2019年的《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等。

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例仅为4.68%,而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需达到20%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将为动力电池产业的升级添加充足的动力。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锂电及四大材料需求

电动车电池产业链涵盖了矿产开采、金属冶炼、活性材料(包含正负极材料及分离器等)、电池单元、组装以及电池回收等多个市场。根据世界电池联盟(GlobalBatteryAlliance)的预测,电池组部分大概占据整个电动车成本的46%,而金属冶炼、电池管理系统(BMS)及活性材料则分别占据了25%、16%、8%的市场。

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效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发展方向。随着动力电池性能的大幅提升,应用范围可以逐步拓宽,目前消费领域已经逐步走向新能源汽车、储能、数码、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领域。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电市场需求将超过914GWh,CAGR6超24%。

未来锂电池需求有望多点开花,具体来自:1)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3C数码锂电持续稳定发展;3)随着锂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应用场景逐步成熟,国内外锂电池储能市场正在快速增长;4)电动工具市场,锂离子电池已基本完成了对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其他二次电池的替代,由于电动工具的发展呈现小型化、轻型化、无绳化的趋势,锂电池在电动工具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5)随着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锂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四大材料需求。

图表3-9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预测

1691396035242.jpg

根据中性情景假设,结合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储能锂电、数码锂电、电动工具锂电及电动自行车锂电市场,预期到2025年三元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总需求将达到156万吨,市场空间有望达1665亿元,CAGR6达21.6%。

图表3-10全球锂电正极材料市场需求

1691396040494.jpg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GGII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5年的54.6万辆增长至2019年的221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8%,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5%,并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随着支持政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消费者习惯改变、配套设施普及等因素的影响不断深入,GGII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相较于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6%。

市场竞争格局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2010年日本企业在HEV汽车电池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近100%,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占有率近88%,正级材料环节市占率近78%,负级材料环节市占率近100%,电解液环节市占率近76%,隔膜基材环节市占率近75%。

随着产能的全球配置以及其他国家锂电技术的进步,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等)和韩国(LGChem、SDI、SK等)在全球锂电市场上快速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2019年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前十分别为:宁德时代、松下、LG化学(LGChem)、比亚迪、SDI、远景AESC、国轩、力神、PEVE、SK。其中,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8%,相比2018年提升5个百分点。

从国内来看,锂电池及四大材料的大部分环节呈现出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趋势。2017年至2019年,锂电及四大材料集中度变化如下:

(1)锂电池行业集中度(CR4)从48%提升至80%;第一名市场份额56%;

(2)锂电池负极材料CR4从68%提升至72%;第一名市场份额22%;

(3)锂电池电解液CR4从60%提升至66%;第一名市场份额26%;

(4)锂电池干法隔膜CR4从50%提升至71%;锂电池湿法隔膜CR4从69%提升至75%;干法隔膜及湿法隔膜第一名市场份额分别为28%、43%;

(5)而锂电池正极材料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同期CR4从41%降低至34%,第一名市场份额10%,是锂电池四大材料中竞争格局最分散的环节。

锂电正极材料市场竞争分格局相对其他环节更为分散,主要原因包括:1)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多:相比负极、隔膜及电解液有2-3种技术路线,正极一级分类就包括三元锂(NCM/NCA)、磷酸铁锂(LFP)、钴酸锂(LCO)、钛酸锂(LTO)等,而二级分类中,三元锂正极材料又可根据镍钴锰元素比例不同,分为NCM333、NCM523、NCM622、NCM811等不同体系。正极材料不同体系对应不同的设备及工艺需求,一家公司很难满足所有市场需求;2)电池龙头布局正极材料: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超过30%,因此电池龙头企业会加大对正极材料环节的布局,如宁德时代收购广东邦普布局正极前驱体,设立子公司屏南时代进行正极材料生产,并于德方纳米设立曲靖麟铁(持股40%)进一步布局正极材料产能。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补贴退坡或政策变动下,锂电池、四大材料及锂电设备厂家将持续分化。小厂在无成本优势及优质客户情况下,仅刚刚处于盈亏平衡或出现亏损,从而无法进行研发与资本开支,将逐渐被淘汰出局;相反,龙头企业在成本优势及优质客户光环的加持下盈利稳健,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并进一步扩充优质产能,从而更具竞争优势,进一步获得头部企业认可并增加客户粘度,有助于开拓新客户,优质客户又可以较好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企业经营处于良性循环。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图表3-1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补贴退坡或政策变动下市场竞争格局推演

1691396048030.jpg

项目建设内容

浙江某车业有限公司根据实际战略规划,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26667平方米(约40亩),主要构建物总建筑面积36100平方米,容积率1.56,绿化率15%。

该项目建筑工程主要包括3栋生产厂房、1栋仓库,及配套办公楼、研发中心、配电房、宿舍楼及公共设施等。

图表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691396125669.jpg

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周期约为2年,具体安排如下:

2021年3月-4月,项目立项、审批、选址、规划;

2021年5月-7月,项目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

2021年8月-2022年12月,项目工程施工阶段;

2023年1月-2月,项目工程验收,设备安装调试;

2023年3月,项目厂区投入生产运营。

项目经营规模

项目建设后,可实现年产三亿只18650锂电池,预计项目建成后十年总收入将达到121.13亿元,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1,125.15万元规模(十年平均),项目每年平均给政府带来税收约5,886.40万元(十年平均,含所得税),具体核算指标参见附件:项目十年期营业收入一览表。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普华建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