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600亩,分为交易展示区(山下区域)及创作康养区(山上区域)两大功能区域。其中,交易展示区占地面积约100亩;创作康养区占地面积约1500亩,其中创新、创作、研习区域占地面积约400亩,康养度假居住区域约1100亩。
1、交易展示区
(1)艺术品交易授权中心
艺术品交易:包括书法、绘画、珍稀材料、文房用品、非遗工艺品、珠宝玉石、名家限量复制品以及其他各类收藏品的实物与电子化交易、交割。为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集线下:展览、网销、拍卖、评估,媒体宣传和网络展拍结合,打造全面立体的宣传阵容,搭建业内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拍卖广场,成就钻石级艺术品交易平台。
艺术授权:艺术授权又称艺术作品认可,或者艺术版权授权使用。项目将通过搭建艺术授权平台,将艺术品从静态引入了动态领域,使得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其艺术作品,不再受原作所有权的限制,更利于艺术的传播。
(2)艺术品展览展示中心
公开陈列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构建以“展览、展示、教育、研究、公共参与、世俗生活”作为功能的综合性艺术品展览展示中心。
(3)艺术演艺中心
集演出、会展、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将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及独具匠心的人工设计,使游客寄情山水园艺之中而流连忘返。
(4)非遗聚落
秉承传承与创新理念,将南城县非遗与节庆活动、美食、住宿等业态结合,实现南城县非遗活化创新。
在交易展示区内,设置非遗文创街,吸引艺术人群进驻,进行非遗衍生艺术品开发,推动非遗商业开发。
打造南城特产汇,可供文艺家、游客一站式购买麻姑茶、麻姑枣、麻姑米、南城淮山及其他当地特产。
2、创作康养区
(1)文艺家创作交流中心
打造综合性文化艺术交流创作基地,为来南城艺术家进行交流创作创造良好条件,可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论坛,增进文艺家的互相了解和拓展文艺家的创作空间。南城文化研究交流平台,南城当代的才墨之薮,为南城传统文化交流基地提供物理空间。
(2)新生代文艺家创新创业中心
中心以“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为使命,通过完善构建创新创业体系,孕育和扶持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系统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平台”,为新生代文艺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和实践服务,同时可为南城本地培育输送大批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3)麻姑文化研习中心
麻姑文化复兴和活化的新阵地,开展文学、艺术创作,非遗活化、民俗研习等特色活动,
既有演艺服务功能,又是高端文化接待场所。南城文化研究交流平台,南城当代的才墨之薮,为南城传统文化交流基地提供物理空间。
(4)文艺家康养度假中心
麻姑山秦汉以来就是我国东南避暑旅游胜地,以合院形式打造专家部落,为文艺家提供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家园。
康养度假中心仅通过赠送居住权形式吸引国内顶尖文艺家(预计万人规模,根据文艺家影响力赠送相应年限的居住权)来南城进行创作、交流,不对外出售,不以盈利为目的。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支撑项目可行
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开启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自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到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积累起系列政策内容:
1、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1)大平台拉动旅游消费。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3)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以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读书季、时装周等为载体,提升各类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与周边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和体育等相关消费。(《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2、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
(1)旅游演艺。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2)节庆会展旅游。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同上)
(3)文化、文物旅游。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同上)
(4)文化体验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同上)
(5)娱乐业。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支持高科技旅游娱乐企业发展。有序引进国际主题游乐品牌,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主题公园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3、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文化旅游
(1)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同上)
(3)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4、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
(1)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同上)
(3)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5、文化旅游扶贫
(1)非遗旅游产品扶贫。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2)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等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属于国家、各省市大力支持、促进、推动、引导、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同时,本项目不属于《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746号)“禁止类”和“限制类”,亦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中所列各条款。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在产业政策上具备可行性。
承办单位运营实力强劲支撑项目可行
******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1亿元,总部位于深圳。经过23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区、外向型、高科技、现代化、多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多年务实求进,砥砺前行,****主营业务枝繁叶茂,现已拥有六大业务体系,分别是:高端制造业、旅游、酒店、地产开发、金融投资、金银饰品等领域。
****一直秉持“务实、高效、诚信、优质服务、社会责任”的经营理念,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集团将顺势而上,努力打造优秀团队,以卓越管理将集团发展成为跨行业、多领域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实现“服务产业、回馈社会”的企业使命!
项目投资规模
投资估算与财务核算说明: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只针对大项资金进行投资估算与财务测算,待到项目入库后,对项目进行概念规划后,再进行详细核算(含财务、投资、主体建筑规划等)。
项目总投资约15.5亿元,其中:交易展示区建设投资约5亿元,创作康养区建设投资约10.5亿元。
图表1-2 项目总投资额度一览表(单位:万元)
项目资金均由企业自筹解决。
目录 1
前言 6
第一章 总论 9
1.1 项目概况 9
1.1.1 项目名称 9
1.1.2 项目承办单位 9
1.1.3 项目建设性质 9
1.1.4 项目拟建地址 9
1.1.5 项目建设内容 9
1.1.6 项目建设工期 14
1.1.7 项目投资规模 14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5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16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6
1.5 结论 17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8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8
2.1.1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南城县文化软实力 18
2.1.2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打造魅力南城文化窗口 19
2.2.3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南城居民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 21
2.1.4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南城县产业结构升级 21
2.1.5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南城县地方经济的发展 22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
2.2.1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支撑项目可行 23
2.2.2 承办单位运营实力强劲支撑项目可行 25
第三章 市场分析 26
3.1 艺术创作演出 26
3.2 旅游资源利用 27
3.3 产业与科技 27
3.4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8
3.5 资金投入 29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0
4.1 项目选址方案 30
4.1.1 项目选址的原则 30
4.1.2 选址方案的确定 30
4.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4.2.1 地理环境 31
4.2.2 经济环境 32
4.2.3 交通运输 32
4.2.4 文化事业 33
第五章 项目规划及建设方案 34
5.1 设计依据和原则 34
5.1.1 编制依据 34
5.1.2 设计原则 34
5.1.3 设计目标 35
5.1.4 建筑设计 35
5.2 项目建筑方案 36
5.2.1 建筑规模 36
5.2.2 设计构思 37
5.2.3 建筑特征 38
5.2.4 建筑智能化 38
5.3 结构设计方案 38
5.3.1 设计依据 39
5.3.2 结构设计 39
5.4 抗震设计方案 39
5.4.1 建筑物的形状设计 39
5.4.2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40
5.4.3 结构分析 40
5.4.4 非结构构件 40
5.4.5 结构材料与施工 41
5.5 公用及辅助工程 41
5.5.1 给排水工程 41
5.5.2 变配电工程 42
5.5.3 动力照明及防雷工程 42
5.5.4 消防工程 43
5.5.5 通风及空调系统 43
5.5.6 智能化系统工程 43
5.5.7 楼宇设备智能综合管理系统 45
5.5.8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46
5.5.9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47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48
6.1 环境评价依据及执行标准 48
6.1.1 环境质量标准 48
6.1.2 污染物排放标准 48
6.2 污染控制目标 48
6.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9
6.3.1 施工期污染排放情况 49
6.3.2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 49
6.3.3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 50
6.3.4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 51
6.3.5 固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52
6.3.6 表土保护 53
6.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53
6.4.1 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 53
6.4.2 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 53
6.4.3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53
6.4.4 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53
6.4.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4
6.4.6 生态环境影响 54
6.5 环境保护的建议 54
6.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4
第七章 循环经济与节能节水措施 55
7.1 编制依据 55
7.2 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55
7.2.1 绿色设计原则 55
7.2.2 资源最佳利用原则 55
7.2.3 能源消耗最小原则 55
7.2.4 零污染原则 56
7.2.5 技术先进原则 56
7.2.6 加强控制管理,节约能源 56
7.3 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56
7.3.1 规划 56
7.3.2 建筑 57
7.3.3 结构 57
7.3.4 给排水 58
7.3.5 通风与空气调节 58
7.3.6 电气 58
7.4 节能措施 59
7.4.1 采取新的节能技术 59
7.4.2 公用工程节能措施 60
7.4.3 建筑节能措施 60
7.4.4 其他节能措施 60
7.5 节水方案 61
7.5.1 雨水利用方案 61
7.5.2 节水措施 61
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63
8.1 项目建设期管理 63
8.2 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63
8.3 人力资源配置 64
第九章 项目招标 65
9.1 项目招标 65
9.1.1 招标范围 65
9.1.2 招标工作机构人员组成 65
9.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66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7
10.1 投资估算 67
10.1.1 编制说明 67
10.2 资金筹措 67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68
11.1 结论 68
11.1.1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规划的相符性 68
11.1.2 本项目的社会效益 68
11.2 建议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