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雨伞市场现状分析
共享雨伞产业现状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物品、劳动力、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同时,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上,“共享经济”也成为热议的话题,成本低、使用方便、快速灵活是共享经济的特点。
随着共享经济的火热化,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共享雨伞。市场上共享雨伞一般是指用户出于避雨需要,寻找并共用公共场所雨伞产品。早期以公益性便民伞为主,提供有偿租赁。目前受共享经济影响,共享雨伞产品多具备“互联网+”特点,为企业在外投放的雨伞租赁设备,用户扫描二维码,支付一定押金即可解锁和使用雨伞,计时付费。
其实关于共享雨伞的概念,很早就有人尝试了,也不是完全新的概念。前几年,在大学很流行漂流伞的概念,随便借,看人品还伞。这个模式因为没有引入互联网的因素,大部分伞放一段时间就没有了,所以并不成功。但是现在互联网潮流来了,基于共享伞的模式大家由来各显神通。无论国内外,都已经有企业在尝试,共享雨伞的市场还是处于初级和探索阶段。
2016年中国共享雨伞用户规模为130万人,预计到2017年中国共享雨伞用户规模将突破1000万,增长率为769.23%。当前共享雨伞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而随着市场投放规模进一步扩张,其或将在用户群中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带动用户数爆发式的增长。同时也将助力企业开拓更多样的商业形态,推动行业发展。
项目概述
项目背景
当雨雾模糊了眼前的视线,当雨滴拍打在脸上,人们才发现大雨将至而却没带伞。雨伞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在多雨季节因忘带伞、懒带伞、出门从来不带伞在大雨突如其来时,被困住脚步或狼狈而逃仍是不少人会遇到的尴尬事。针对这一即时性需求,2016年共享雨伞出现了,并在短时间内遍布多个城市的街头。
数据显示,共享雨伞目前投放的城市主要为降雨量超过100天的南方城市。国内有45座城市10mm以上降雨的天数超过50天,可见共享雨伞有着不小的市场需求,创业者与投资者的选择有一定的理性,根据预测2017年国内共享雨伞用户规模将会突破400万,增长率将达到269.2%。自共享雨伞面世后的短短两个月里已出现了10多个品牌,并有其中4家已获得了融资。
图表1-1 部分共享雨伞企业名单
但是从目前市场上“共享雨伞”投放案例来看,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1、用户的素质是目前一个很严峻的问题:oto一开始便想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在陆家嘴投放了 100 把无押金、无付费、无GPS 的共享雨伞,结果当然是这一批雨伞全部都被人“免费”拿走了;
2、再一个共享雨伞的使用场景确实太低:只有下雨才想起用伞;
3、用户粘性太低:也许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尝鲜注册成为用户,但是雨伞的真正二次使用率却依旧不高。长远来看,运营所得的利润也并不能支撑共享雨伞继续运作下去
以上项目,大致可分类为有桩与无桩型,接下来我们大致选取两家代表性企业的优劣势做出对比:
1、以魔力伞、JJ雨伞为代表的有桩式共享雨伞
桩式共享雨伞最大的特点是在雨伞柜上用锁扣将雨伞锁住,雨伞柜一般可以放置几十把共享雨伞,用户扫描二维码后即可取用。由于有固定位置,雨伞排列整齐、美观,有桩式共享雨伞也比较容易找寻。魔力伞、JJ雨伞是此类共享雨伞的代表,据公开数据显示,魔力伞和JJ雨伞都相继完成了天使轮融资。
图表1-2 有桩共享雨伞优劣势对比
2、以共享E伞、OTO共享雨伞为代表的无桩式共享雨伞
无桩式共享雨伞相对于有桩方案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雨伞柜,雨伞可以放置在任何位置。由于没有伞桩的约束,用户还取雨伞没有空间的限制,存取非常自由,甚至可以随便带回家。无桩式共享雨伞由于成本低,收费也比较便宜,比如共享E伞只收19元的押金。据公开数据显示共享E伞、OTO雨伞两个品牌也都获得了天使轮融资。
图表1-3 无桩共享雨伞优劣势对比
基于以上共享雨伞的优劣势对比,深圳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充分考虑到以上共享雨伞项目的优劣势,打造出一款同时能具备有桩、无桩优势的共享雨伞---“蓝天优伞”。“蓝天优伞”能规避到有桩、无桩项目的劣势,并且以独特的“互联网+物联网+OSO(分享经济)+新媒体”的商业模式,从而保证客户黏性、提高使用频率,同时以“公益、关爱、特殊投放区域”等“道德绑架”手段保证产品的破坏率,最终以“帮助他人、成就自己”的共赢理念实现盈利与市值的倍增。目前项目软件、硬件、智能锁等前期的搭建工作已经完成,并且已经牵手多方知名企业(如:广电集团等)与新闻发布会的开展工作已经完成。为了让项目快速、高效、稳定、科学的发展与壮大,经过公司创始人与资深合作人共同决策决定发挥社会资本力量,释放公司XXX%股权吸引战略合作资金3,000.00万元,用于产品生产、市场推广与团队的拓展工作,公司全体人员对项目非常有信心,项目在后期的发展中必将成为“共享雨伞”业内的标杆企业。
项目总体描述
蓝天优伞是深圳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第一期产品,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分享经济+新媒体的基础上成立的以伞面广告为主要业务的无桩式新型共享雨伞模式。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伞上二维码下载APP,无需押金就能用伞,关伞后自动还伞,每天1元收费,不限次数,充值余额可用于蓝天商场内置换等值商品。
图表1-4 蓝天优伞概念介绍表
图表1-5 项目模式简述图
项目总投资情况
项目总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图表1-5 项目阶段性分类表
中国社交应用市场发展现状
截至 2016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10 亿2016年上半年新增 213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51.7%,较 2015 年底提升了 1.3 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 6.56 亿,较 2015 年底增加 3656 万人。 与中国网民数量同时增长的还有中国社交应用市场占有量,为满足网民的各层次需求,越来越多的功能性社交应用受网民的欢迎。
社交应用发展现状
据统计,82.7%的人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在 5 年以上,61.7%的人接触移动互联网的年限也在 5 年以上。从社交用户平均每日接触互联网的时长来看,整体上网时长、手机上网时长在 6 小时以上的用户分别占 36.9%、22.8%,上网时长在 2 小时以上的用户累计分别占 79.5%、60.5%。
图表3-9 社交应用目的比例分类表
国内的社交应用类型主要分为即时通信工具、综合社交应用、图片/视频社交应用、社区社交应用、婚恋/交友社交应用和职场社交应用等六大类。其中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率最大,占 90.7%;综合社交应用的使用率为 69.7%;工具性较强的图片/视频类应用使用率为 45.4%,排在第三;社区社交应用使用率为 32.2%,排在第四;其他两类社交应用的使用率相对较小,均在 10%以下。
即时通信工具使用情况分析
即时通信工具又被称作聊天软件、聊天工具等,指能够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设备登陆互联网,实现用户间文字、语音或者视频等实时沟通方式的软件。 下图为手机端即时通信工具使用率,毫无疑问QQ、微信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名。值得注意的是陌陌的使用率虽然只达到了18.9%,但它与YY、旺旺这种服务于游戏和购物的应用不同,陌陌将同个区域或相同兴趣的用户联系起来,用户黏性更高,所以如果从常用率这个指标来分析的话陌陌的常用率仅次于QQ、微信。
图表3-10 移动端使用率排名
社交应用用户结构分析
从社交应用用户的年龄和职业结构上来看,年轻人对社交应用的需求更高,且大多数人是用于工作或商业。这些人群的消费力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为社交应用的商业化打下了较好基础。
近两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成熟,人们观念的转变,网民的付费意愿有所提升,社交应用也开始了商业化转变。国内的社交应用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有电商、游戏、增值服务、广告。其中以游戏为当前最大的盈利点。
图表3-11 用户结构年龄分析图